宣威之窗

玫瑰花开幸福来——宝山镇产业扶贫见闻

5月10日,记者来到宣威市宝山镇海西玫瑰花基地,盛开的玫瑰花海让记者兴奋不已,上百名采摘玫瑰花的妇女们三五成群,遍布花海中。记者用镜头记录了这个美丽的时刻,随后采访了基地负责人耿传东和因种植玫瑰花而实现脱贫致富的部分花农。

采摘玫瑰花.JPG

宝山镇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玫瑰花种植,将102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给基地,吸收贫困妇女到基地打工让实现脱贫致富。对此,干部群众一致公认:引进企业发展玫瑰花种植不仅提升了土地的产出率,也实现了产业发展、基地增效、贫困户脱贫。

清除杂质.jpg

在玫瑰花盛开的基地里,基地负责人耿传东告诉记者:“为了让海西村贫困户早日脱贫,宝山镇党委政府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租我们建玫瑰花种植基地,我们也看好这片土地十分平整、肥水充足、发展玫瑰花种植潜力较好,我们通过成立宣威市祥瑞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25人,建食用玫瑰基地870亩。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基地为龙头,海西村102户贫困户就可以通过发展玫瑰花种植致富,这些贫困户占海西村贫困户134户的76%。祥瑞源合作社从2014年7月成立以来,成功探索出‘抱紧团、产业准、基地固、链条长、地入股、部门聚’的扶贫模式,到目前为止基地销售玫瑰花馅、花茶221.5吨,实现产值625.3万元。”

机器烘干.jpg

谈到‘抱紧团、产业准、基地固、链条长、地入股、部门聚’的扶贫模式,镇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初臻作了详细说明。“抱紧团、办合作社”:祥瑞源合作社于2014年7月成立,最初有社员5人,现已发展到125人。合作社解决农民种植技术低、投入不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等问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产业准、前景阔”:食用玫瑰花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中高端消费需要。食用玫瑰成活率高,定植一次可连续收获8年,亩收入是种植蔬菜5000元的2.2倍。“基地固、品质优”:合作社采用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最初在海西坝子发展200亩,现扩展到870亩,种植优质“滇红”玫瑰花170余万株。强培训重管理,合作社请科研单位和相关部门指导,聘请专家当顾问。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管理,采用“一年两剪”枝条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采用辣椒防治、粘虫板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不施用农药,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深受消费者信赖。“链条长、效益高”: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由初级品向成品发展,增加附加值。建加工房300平方米,冷藏室120平方米,办公房150平方米。2015年3月正式投产,当年加工75吨。标准化生产,质量优先。开发出玫瑰花馅料、玫瑰酵素、玫瑰糖和玫瑰花茶、火腿玫瑰饼和玫瑰精油等产品。开拓市场,健全物流配送体系,产品远销云南及河南、吉林等省。产业链条延长,成品30元每公斤,效益是初级品的2.1倍,且增加了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受制于末端企业的限制,自主开拓市场。“地入股、工有打”:社员每亩土地有入股租金500元、管理费500元,花朵采摘每公斤1元,社员就近打工300人次,每天打工收入80元,社员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海西村大村子贫困户余小锁,土地入股租金993元,采摘分拣玫瑰收入5000元,最高时一天赚到163元。84岁的崔枣兰老人,年龄大,行动迟缓,分拣花朵每天收入三四十元。海西村有贫困户134户,其中102户贫困户的脱贫就与食用玫瑰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且产业的发展也防止脱贫户返贫,让他们“技有部门教,工有基地打,钱在门口挣”。在基地打工和产品加工中,不少贫困户改变了懒惰思想,相互比学赶帮,勤快起来。“部门聚、人心凝”:为改变部门“各吹各调”的传统工作方式,宝山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大部门”工作模式,形成合力,在镇政府总体规划下,农林水路电及村组等10余个部门制定具体规划。农业部门具体负责技术指导、产业规划、土地流转、品牌打造、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治理,基地灌溉水的调剂。电力部门负责加工厂的用电保障。旅游部门负责未来摄影基地、旅游观光建设。村组负责基地与村民之间的协调管理、土地流转配合、人员组织等。宝山实施“一圈一带、一坝一园、一品一贸、一场一改”的产业发展,食用玫瑰基地是“一坝”中的一部分。已投资880多万元打造万亩海太产业坝,涉及海西、德积、太和三个村,分片规划食用玫瑰、特色蔬菜、玉米制种、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区及太和水库休闲观光区。文图:沈良斌、董娅娟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