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可渡古戏楼与巡检衙署

宣威杨柳的两个古建筑,一个是古戏楼,一个是可渡巡检衙署。两个古建筑相距不是太远,古戏楼在上面小坡上,巡检衙署在下面快出村的古道旁,均紧邻秦开五尺道,方便往来客商、官员办事,累了的时候,可到驿道上跑马,也可到戏楼里面看戏听曲。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想,因为这几句话在文字记载的古籍中是找不到记录的。事分巨细,古籍只能择要而录,并不能将那许多的话语和小事一一记下,节枝剪叶是一般书籍和史料处理的方法,不单过去是这样,就是现在和将来,也都大多会延续这一方法。

我们转过民房,来到古戏楼前,只见古戏楼高大地矗立在前上方,土夯的墙,青瓦做的屋顶,墙的高处开着两道木式格子窗,远远看去,就像一座供奉家神的宗祠。记得我们小时候看到的烤房,也是这样土夯的墙,只是烤房小得多了,没有这般高大,墙的厚度也明显没有这般厚。这个古戏楼选择位置在高处,陡增雄巍,庄严神秘,演戏的地方什么神秘的、魔术的、武术的、练把式一样的杂技都会上演,难免就有些神秘,加之系为官府所造,当然也就要体现些官威,显示着些庄严。为此,看了位置和设计,就猜想是这样的了。

进入大门,是戏楼的底层。传说在清朝以前,这里叫古文阁,民国年间进行了翻修改造,将楼层弄成了上下两层,也就是今天“古戏楼”的样子。底层的两边分设着马圈,还有马槽,是供往来客商歇店看戏喝茶时给劳累的马添马料的地方。我仿佛看到那些驮马汗流浃背地饥饿着进入马圈,戏楼的伙计给马槽里加上草料,马们嘶鸣着一哄而上,在马槽里声音极响地咀嚼着果腹。

出了后门,是很大的院坝,专供演戏的地方。由于很多年没演戏了,里面长满了荒草。

我们转上戏楼的楼上,上面分割成许多个小房间,有演员补妆换装的地方,也有客商和官员看戏喝茶之地,还设有往来商贾歇息房间。一色雕花的格子窗,古色古香,其余摆设均已没有了。站在戏楼上可以看到远处巍峨的大山奔来眼底,青松苍翠掩映在白云间。山形陡峭,气势凌霄,自有一种不凡之感。清风袭来,歌声震云,锣鼓咚响,倒也是个好去处。正暇思着,有人喊:“走了,去巡检衙署。”

我们一行出得古戏楼,从可渡村间穿过,顺着古驿道而下。

巡检衙署就在驿道旁,因为那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很多,所以没有下去,只是远远地看了下。巡检衙署就像我们地方过去的仓房,据说是马脖梁式的木架结构。房前有很多根圆形的大柱子,一色是用红漆漆出来的,照面也是一色的红板壁,看上去颇有几分古味和豪华。据说前面的照壁已毁,大部分建筑无存,旧址上还建起了些民居,可见已非昔日巡检衙署。明清时期,从云南的昆明、曲靖通往京城的古驿道,从南进入可渡后,穿过村镇,过可渡河,越旧城,抵站坡,从而与贵州境内的古驿道相连,蜿蜒北去。在可渡村中,明初才开始建有可渡关,可渡巡检署就建在可渡关北门外驿道东侧,虽然衙署建筑早已远离过去形象,当地群众仍通称其遗址为“老衙门”。据《明史》记载:“明于府州县司之外,设巡检司为分设的治所”。以及“明以武功定天下,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并在险隘设关,以卫军驻守,其关大都与驿、堡和巡检司同设”。《云南郡县两千年》一书中也曾记载有“明代的军堡与驿站、巡检司同设,概用内地迁来的汉族军户定居开屯,后来这些军户就成了居民点”。

要离开的时候,看到有几个裹着包头和小脚的老人在门前闲嗑着,可能这就是旧址上的居民。只是时间太紧,要不我想下去听听、了解下她们对老房的看法,或许能增加一些我对巡检衙署的了解。再者,我也想给她们拍张相,因为包头裹脚对襟衣裳已几乎成了这个世纪的遗存。

编辑:system 审核:syste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