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棚改:力建“海绵城市” 破解“看海”难题

六月对宣威而言仿佛就是一个多事之秋,因为汛期总会如约而至。这不,就在刚刚过去两天,宣威多地连续出现强降水天气,宣威城区也未能幸免,开启“看海模式”。

1.jpg

近年来,随着宣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楼林立、街道光鲜、公园华丽、道路宽阔、霓虹耀眼,这些城市建设成绩仿佛已经成为城市品位高低的评判标准。而那些埋藏于地下的管网、排水道等城市隐形基础建设,历史欠账依然未被补齐。正因如此,“城市海景”才会“年年岁岁花相似”。

2.jpg

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地下的治水与地上的建设同样重要。今年5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实施。作为首次编制国家级、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立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破解‘城市看海’难题”被写入其中并作为十二项任务之一。无疑,这为宣威治理“城市看海”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宣威要在推进城市创新发展中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做大、做强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坚持地下治水与地上建设同步设施,同时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线网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监督管理。

破解“城市看海”没有捷径可走。治理“逢雨必涝”,彻底告别城市发展之痛,唯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城市看海”才会成为历史。

城市功能要健全,建设是关键。近年来,宣威市委、政府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在“构建城市网络、增强服务功能、补齐基础短板”上寻找突破口。

2017年,宣威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西河片区棚改规划设计植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改造后的西河片区,以生态西河为主廊道,通过生态绿化及水系连接各个区域及中心,形成“绿道 + 文化中心 +商业中心 + 低碳交通”的循环空间模式,构建以水和低碳为特色的生态养生旅游城市规划体系示范点。

凭借宣威中心城区西河两岸附近的大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旧区重建的机会,西河将以城市绿地中枢的角色,统领整体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使河流与城市有着良好的互动,创造宜人的滨水活动场所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并以此引导沿河地区以环境先导的模式有序开发建设,逐渐带动中心城区内各片区的整体升级。以西河外延的城市景观绿廊,强化河滨与周边腹地的空间联系,将西河塑造成一条探索构建生态城市的“索引”廊道。

通过棚改助力海绵城市建设,进而恢复自然海绵体,有利于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等目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看海”的顽疾,也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文:沈立瑞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