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大学生不出乡镇就能办理助学贷款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无数孩子带着对大学生活无限憧憬的圆梦之旅。为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助学贷款的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作用,切实解决宣威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学问题,每年8月,宣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都会如期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这项工作犹如秋日里的暖阳,照进每一户困难家庭,点亮每一位学子的求学之路。为进一步推进宣威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规范开展,为贷款大学生提供就近、高效、便捷的服务,更好的方便群众、节约成本,从2017年开始,宣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乡(镇、街道)办理点,以国家开发银行为载体实现“家门口贷款”和“家门口还款”。

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下沉前移到乡(镇、街道)中心学校,采取聘请大学生志愿者,为学生提供资格审核、材料验收、系统录入及签订合同等一站式服务,方便本乡镇学生前来办理,成为曲靖市率先在乡镇设立办理点的县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宣威市生源地助学贷款领导小组”,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乡(镇、街道)中心学校校长、市直学校校长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宣威市生源地贷款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工作由宣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指导,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

广泛宣传政策。广泛开展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编制《宣威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指南》;张贴《宣威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流程》,方便申贷学生详细了解,熟悉掌握贷款操作流程。在各办理点张贴学生资助贷款申请所需要提供的材料以及申请流程图展板,包含新生申请流程和在校生续贷流程。

配齐硬件设施。从助学贷款工作奖补资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经费及风险补偿金返还中抽取部分经费用于  乡镇办理点建设。每个乡(镇、街道)配计算机、复印机(带复印扫描功能)、POS机各一台,档案柜三组;中心学校接入宽带网络、配备一部固定电话用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资助中心协调国家开发银行配发用户名、动态口令牌,保证贷款下沉前移工作顺利落实。

提高办理效率。28个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均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协调解决助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定专人专职负责助学贷款工作,根据机构职能制定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实施精细化管理,安排工作经费。办理点工作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有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熟悉本乡(镇、街道)区域基本情况,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库软件、开发银行系统软件)。同时,合理设置乡镇办理点,选在交通便利、安全稳定、群众办事和办理贷款方便的地方,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落实精准资助。严格贫困资格认定,对于大学生新贷及没有做预申请的学生,必须进行家庭情况审核,提供“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调查表里民政部门相关信息需填写完整。同时,续贷、建档立卡和做了预申请的学生无需贫困资格认定,只用跑一次就可以将相关手续全部办好,并实现全部办理。

开展人文关怀。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对贷款学生进行还款提醒,对贷款逾期学生及家庭进行催收;对发生死亡、失踪或丧失劳动能力等符合救助条件的学生及家庭及时登记,并协助其进行还款救助。

实行以奖代补。一是助学贷款业务考核。宣威市28个乡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由宣威市学生资助中心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发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二是对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给予表彰。宣威市教育局对2017-2018学年资助工作中涌现出的6个先进集体、7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奖励。

宣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为工作目标,不断用实际行动落实教育脱贫攻坚的诺言。办理点下沉前移到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的举措,实现了学生和家长“零跑腿”即可办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愿望。2年来,共办理了31105笔贷款2亿余元,为无数学生减轻了就学压力,实现了莘莘学子的 “求学梦”。文:杨语佳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