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宣威地处乌蒙山区,是全省35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近年来,宣威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排查隐患点、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开展预警预报工作、完善群测群防组织建设、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等措施,使防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度更加规范,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防治任务。市委市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全市工作重点。一是强化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及时调整充实市、乡两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国土部门重点抓,水利、气象、安监部门配合抓,其他部门协助抓”的工作机制。每年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从排查监测、制订预案、应急处置、预警预报等方面提出明确防灾措施。二是五级联防。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市、乡(镇、街道)、村居、组、监测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防灾任务,落实防灾责任,明确防灾措施。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 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规定,制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工作守则,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责任要求,使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强化预测监测,全面落实防灾措施。预防是减少地质灾害危害的基本手段。我市按照“防治不留死角,监管不留真空”的原则,努力做到地质灾害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一是联合预防。国土资源、交通、教育、旅游、公安等部门,对全市各类地质灾害点、矿区、旅游区、中小学校舍区等重点防灾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点及时进行编号,登记造册,标注信息,实现了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二是重点预防。对已发现的地质隐患点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汛期期间实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建立巡查台账。针对地质灾害不同时段特点,加大巡查检查频次,强化对险情、险段的监测巡查。
       (三)强化资金投入,全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实践证明,积极应对地质灾害,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是“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防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统筹安排,努力加大对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经费投入。二是积极争取支持。通过上级补助、地方筹集、项目申报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2005年以来,我市共整合资金6840万元实施了1562户5154人的42个地质灾害搬迁点建设和150个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通过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极大地消除和缓解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有效防止周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共赢。
       (四)强化宣传培训,全面提高群策群防能力。始终将宣传和培训工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强化宣传。按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知识进一步增长,文化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增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要求,结合“5.12”防灾减灾日、乡村赶集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采取以会代训、发放宣传材料、设立警示标志牌等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二是强化培训。通过党校、远程教育、国土资源学习讲堂等形式,大力普及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增强自测、自报、自防和自救能力。通过宣传培训,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明白了防灾、避灾、临灾处置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灾避险和应急反应的能力。

编辑:system 审核:syste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