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西泽小沙沟脏乱差引发新变革

随着党的惠民政策逐年加大,宣威西泽小沙沟村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仍然存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云南建工集团与小沙沟村结穷亲,真心实意帮、真金白银扶,实行干部援派,资金援助,项目援建,在小沙沟村投入150多万元建成云南建工集团美丽乡村示范点,切实做到花最少的钱,建成最美的村。

 一、背景

该村有农户52户164人,其中贫困人口94人,贫困面占57.3%,2013年末人均纯收入不足2800元。是远近出名的深度贫困自然村。村内残垣断壁,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有新房无新村,村内设施十分欠缺,环境脏乱差,部分住户,家里和家外对比鲜明,形成了强烈反差,是典型的“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

二、过程

云南建工集团公司2007年以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与宣威市对口挂钩扶贫,2007-2014年投入扶贫资金541.2143万元,扶贫成效明显。帮助新建桥梁6座138.5米;新修整齐块体弹石路1条长8.1公里、宽4米;修建村组公路3条7.9公里;硬化道路7条8050米23050平方米;治理河堤7767米,支砌挡墙899立方米,修人行道770米;建村级文化室2个500平方米;建学校球场1个,硬化校园15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项目涉及8个乡(镇)20个村委会,受益人口14743人,学生715人。

通过实践,云南建工集团总结了以往帮扶点多面广,整体推进不理想的现实,提出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择部分村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建成美丽乡村,使企业帮扶资金效益最大化。2013年末,云南建工集团通过实地调研,与宣威市扶贫办、西泽乡党委、政府一道把小沙沟村确定为“美丽乡村、生态之寨”进行帮扶建设,着力在山绿、地绿、村绿、村美、村亮上下功夫,按照“经济发展、产业明晰、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乡风文明、村民友善、班子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建设一个“村美、民富、支部强”的云南建工集团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做法

 一是理清一个思路。自项目启动以来,确立“1234”的建设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建设“村美、民富、支部强”的美丽乡村。抢抓两大机遇——建工挂钩帮扶的建设机遇和小沙沟得天独厚的条件机遇。实现三个定位——小菜园、小果园、小庄园。突出四个关键——打基础、优环境、兴产业、强队伍。

二是强化一个保障。在项目实施中,按照“四个有”即“有一套班子抓落实、有一个规划管统筹、有一个方案做保障、有一条防线保资金”的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并把“美丽乡村”建设列为乡人民政府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好事之一,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武装部长为副组长,扶贫、财政、村建、交通、国土、农业、水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规划组、协调组、监督组,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发挥一个主体。从入户调查到工程实施,反复向群众宣传相关政策,使群众充分认识到他们既是“受益的主体”,又是“建设的主体”,让群众认识到借助外力,更要启动内力,“动手”才有资格“伸手”,同时,项目申报坚持自下而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想干的项目着手,规划建设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粘结作用,撬动住建、扶贫等项目投入,拉动群众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通过支部带动、政策撬动、典型促进、干群联动,95%的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累计投工投劳2400个。

四是突出一个核心。美丽乡村建设,增收是核心。产业是促进村民最大限度增收、可持续增收的载体。在项目推进中,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补齐增收产业短板,突出交通区位和河谷气候优势,围绕“小菜园、小果园、小庄园”的产业布局目标,发展养殖户36户,生猪存栏数350头,羊存栏240只,种植无公害蔬菜45亩,种植经济林果150亩,目前该村小产业经济人均年收入达8500元,占总收入的45%。

五是筑牢一条防线。帮扶资金是贫困地区的救命钱,深知其中的分量和意义。对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干部管理进行了专项培训,积极推行项目廉政承诺制、群众廉政评议制,依托村党支部和7名党员,在村内成立了“青年之家”、“妇女之家”,严格民主议事程序,实行项目公示、公告、公开制,尊重农村的知情权、表达权、决策权,力争把援建项目打造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民心工程”。

六是确保一个管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续管理相关制度,家禽、大小牲畜实行圈养、村内户外管护划分到户,包段负责,实行一日一清扫,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一年一总结的卫生保洁模式。

四、成效

截止2014年底,项目完成投资925万元,其中云南建工集团帮扶150万元,部门整合31万元,群众三投744万元。建成进村跨河桥梁一座,硬化村间道路610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7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新建安居房31幢4500平方米,发展养殖户32户,养猪610头,山羊350只。种植无公害蔬菜45亩,经济林果1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800元增长为现在的5000元。

如今的小沙沟呈现了清晰明朗的乡村天际线,居民建筑轮廊线,庭院户外景观线和交通门户形象线;构筑了山村、园林、廊道、 居民、产业的一副优美灵动的美丽乡村宜居画面;形成了林在房中,房在林中,人在林下,灯在林间,房林灯一体,房林灯交融的独特风貌;实现了发展后劲增强、人居环境优美、居民收入倍增、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显著提升的可喜局面。整个村子里,外地来没有感到有一点点的脏乱差,没有看见草堆、粪堆、柴堆,只闻鸡鸣狗叫,却不见鸡和狗,地上干净无杂物,真正实现了农村不比城里差,环境卫生靠大家。

正如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党员符开成所说:“我们小沙沟村现在村美了、家富了、和谐了、感谢党”。又如一位基层扶贫干部胡敏感于该村的巨变,真挚地赞美道:

农民致富千古难,苟政猛虎皇家宴。

今朝山河霁瑞罩,种田免赋反补钱。

政策引领铸新家,满缀芬芳为谁妍?

改革开启强国路,穷村羽化蝶舞翩。

世事可料随人愿,时代唤召硕果鲜。

业无贵贱勤为本,命运捉弄素质廉。

美丽乡村春后笋,该村治穷见一斑。

五、启示

贫困地区的帮扶,是一项行业跨度大,时间跨度长,战役跨度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在具体工作中,只有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才能排除阻力,聚集合力,才能推动贫困山区的综合帮扶效率。

贫困地区的帮扶,之所以能有序推进,得益于党的政策好,得益于上级帮扶部门的大力帮助,得益于科学规划,因村制策,得益于典型带动,宣传促动,资金撬动,互助联动,管理制动,感情撼动,强势推进。

贫困地区的帮扶,关键要宣传引导好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乡村干部驻得下,真心实意干,尽职尽责;项目村村干部团结干事,用革命精神去攻坚,贫困地区可以改变一切;帮扶部门真扶贫,扶真贫,才能真正走活贫困地区大扶贫,大投入,大整合的一盘棋,才能为贫困地区的红土地,找到现实和长远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金钥匙。

贫困地区的帮扶,核心是领导干部,作为基层抓扶贫的领导者,悟性要高,没有系统的知识不怕,只要能够一下抓住贫困问题的本质,在与群众对话里学习,在老百姓提问时思考,在村民辩论中顿悟,不需要成为扶贫领域的专家,而要必备的是对扶贫工作敏锐的辨别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在众多纷杂的贫困成因中,捕捉到正确的声音,作出科学决策,持之以恒,带头抓好落实。

编辑:Mr先生 审核:syste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