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所村位于龙场镇北部,村委会距集镇4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2015年末有人口1596户5661人,全村耕地面积8672亩,人均耕地面积1.53亩,在龙场镇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受经济下行影响,得所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逐渐增多,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得所村党总支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闯出一条烤烟致富新路子。
土地流转见成效。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得所村农村劳动力极少,偏远耕地逐渐闲置,土地利用率极低和农民增收难矛盾突出。得所村党总支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机遇,及早谋划,鼓励该村返乡创业村民何永飞大胆实践,成立了“宣威闰泰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积极努力,多方协调,经过前期测土配方,发现本村五里坪土地属酸性红壤,不宜栽种其他农作物,但适宜栽种烤烟。合作社在社长何永飞的带领下,大胆尝试,在五里坪建立烤烟基地,盘活烤烟产业,尝试烤烟产业致富的道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合作社以400元每亩集中流转125亩土地,涉及126户农户,地租逐年增加。合作社优先聘用租地农户到基地打工,这样,农户得到双份收益,合作社长期稳定使用熟练劳作的农民,经济效益得到了保障。到基地打工的女工每天可以取得劳动报酬50元,男工每天80元,合作社提供免费午餐。每年在合作社打工女工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男工人均收入达2.3万元,在合作社打工的同时可兼顾家庭其他生产生活,相比传统玉米种植,每亩一年可增收3000元左右,相比传统马铃薯种植,每亩一年可增收2000元左右。合作社还定期开展生产技能培训,邀请专业人员现场示范讲解,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生产观念,不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烤烟种植产业,实现了产业有特色,农民易就业,农户有增收,合作社经济有保障。
栽烟烘烤有创新。合作社在充分学习和熟练掌握漂浮育苗、起垄移栽、田间管理等栽烟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为高效的烤烟编烟、烘烤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多地考察,合作社率先在师宗引进容量大、耗时短、速度快的梳式烟夹,结合梳式烟夹特点,自制编烟操作台,新鲜烤烟经过人工分级整理,铺上操作台,一分钟即可完成编烟并送入烤房,极大节约了编烟时间,提高了烘烤效率。据合作社社长何永飞介绍,梳式烟夹每根35元,一次性投入即可以重复循环永久使用,极大地节约投资成本。以前编一杆烟需要6分钟,按照现在的操作模式,每夹烟可以编烟叶数量是传统烟杆的3倍,使用操作台配合梳式烟夹编烟只要1分钟,每座烤房每次烘烤可节约6个普通工和2个管理工时,节约经济成本620元,烘烤出来的烟叶匀净成色好,价格更高。另外,合作社使用的新式电烤房代替传统用煤炭和木柴的传统烤房,不仅仅节能环保,容易控制,效率极高,也为合作社提高了经济效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烟叶烘烤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集体经济有提升。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以建筑等第二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得所村,面临巨大农民工再就业压力,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得所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集体经济,努力摸索发展,极大的降低了企业风险,缓解农民工就业压力,为企业用工提供了保障,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的农村经济转型,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宣威闰泰种植养殖合作社是得所村党总支为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农民组织,通过收取地租、收缴企业保证金和企业支付劳务费,支付农户地租和民工工资的形式运行,形成企业对合作社负责,合作社对农户负责的良性循环。该合作社流转得所村1500余亩坡地,主要种植宣薯、丽薯、滇薯、青薯等各类高淀粉薯、菜薯和烤烟,目前解决就业400多人,集体经济产值每年可达200万元,除支付基地地租、社员及农户工资、维持正常运转外,合作社每年利润达30万元。
得所村通过烤烟种植形成的致富路子,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维护了企业利益,保障了农户权益,提高了企业投资和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极大的缓解了社会矛盾,为得所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Mr先生 审核: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