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办 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宣威市2016年度部门(单位)社会评价和领导评价办法》(宣办发〔2016〕125号)文件要求,宣威市扶贫办将社会评价工作与中心工作和“两学一做”实”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效能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塑造部门良好形象。现将我办2016年社会评价综合报告如下:
一、工作效能提升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级各类扶贫资金61.9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3亿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6.5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补助资金12.66亿元、挂包部门扶持资金0.72亿元、金融扶持资金28.03亿元。解决了2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出列,6847户1.99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二、扶贫攻坚依法开展
(一)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宣威市2016年计划脱贫6847户1.99万贫困人口,对照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全部达标,完成率为100%。
1.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以产业扶持为抓手,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经济,引导脱贫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从事小微加工业、参与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增加收入,4012户脱贫户直接享受到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宣威市脱贫攻坚转移就业实施方案》,健全完善转移就业服务机制,整合扶贫、人社、农业等培训渠道,统筹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资源,帮助贫困群众通过提升素质掌握一门以上技能技术促进就业,2325户脱贫户接受转移就业培训或实现转移就业。经统计部门调查核实,今年脱贫的1.99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3050元。
2.有安全稳固住房。针对4835户脱贫户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的实际,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项目解决2664户。出台《宣威市脱贫攻坚2016年出列贫困乡村危房改造补助方案》,对不能覆盖的2171户脱贫户,从宣威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资金中安排4948.5万元,按照拆除重建每户3万元、维修加固每户1.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全部实现有安全稳定住房。
3.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出台《宣威市脱贫攻坚教育脱贫一批实施方案》。通过反复动员,脱贫户的辍学学生成功返校,脱贫户中适龄青少年就学均得到保障,没有辍学和因贫失学的情况。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免除贫困户学生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费、住宿费等措施,达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初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高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大学或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
4.基本医疗有保障。出台《宣威市脱贫攻坚医疗保障脱贫一批实施方案》,拨付资金90万元,为排查出的1699名未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脱贫户全额购买医保,实现100%全覆盖。
5.社会养老有保障。出台《宣威市脱贫攻坚养老保险脱贫一批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全市脱贫户全部缴纳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6.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经调查核实,所有脱贫户均享受一项以上不低于1000元的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
(二)完成贫困村出列任务。
宣威市2016年计划出列20个贫困村,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所有出列村考核得分均达95分以上。
1.贫困发生率。我市制定的脱贫方案要求将贫困发生率降至2.5%以下,所有出列村均按此比例落实脱贫人口,全部达标。
2.道路硬化到村。投资2727.54万元,新修自然村村间道路34.18公里、村内道路硬化47.84公里。城区、乡(镇)到出列村实现100%通硬化道路,危险路段均设置了防护栏和警示标识。
3.贫困村通动力电。经积极协调、主动争取,现出列村所辖自然村均具备通380V三相动力电的能力。
4.贫困村通广播电视。统一采购、免费发放卫星接收机880套,实现出列村所辖自然村均具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能力。
5.贫困村通网络宽带。通过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下乡、农村光纤网络建设等项目向电信公司打包购买全市所有行政村的网络宽带使用费,并负责安装到村,所有出列村已将光纤网络同步覆盖到行政村及行政村所在的学校和卫生室。
6.农村饮水有保障。对农户使用的小水窖进行水质化验,并对水质未达标的小水窖使用消毒药物处理,达到安全饮用标准。目前,所有出列村所有农户都已通自来水或有一个小水窖,每天人均可获得水量20升以上,且取水半径都不超过1公里。
7.卫生室建设。新建10个卫生室,安排200万元经费购买医疗设备,从市、乡两级医疗机构安排医务人员轮流到各出列村执业,出列村卫生室建设均已达标。
8.公共活动场所。出列村均有行政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有110个,其中50个没有活动场所,正通过盘活已有场所、新建或租赁新场所等方式进行解决。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上难度较大,20个出列村均未能实现。
9.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出列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99.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101.67%,均达到或超过标准。
(三)完成贫困乡出列任务。
宣威市2016年计划出列贫困乡为双河乡和得禄乡,对照贫困乡退出标准,经自查评估、宣威市级初验和曲靖市第三考核组考核验收,能够达到出列标准。
1.贫困发生率。经国家统计局宣威调查队、宣威市统计局核实,今年得禄乡贫困发生率为2.49%、双河乡为2.16%。
2.贫困村退出。两个乡中只有得禄乡迭那村是出列贫困村,在市、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已按照贫困村退出标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3.道路硬化。城区到得禄乡、双河乡均达双车道四级路标准,两个乡所有行政村均通砼(弹石)路,达到单车道四级路标准,路面完好,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30户以上的自然村组均实现通机动车道路,50户以上的自然村组村内道路全部硬化。
4.通电。两个乡均有35KV变电站1座,行政村全部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电网改造覆盖率达100%。
5.通广播电视。向得禄乡436户贫困户发放卫星接收机,2个乡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
6.通网络宽带。两个乡已将光纤网络和移动4G网络覆盖到所辖各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
7.饮水保障。铺设供水管道127.4公里,保证有水源的地方均通自来水。建设50个小水窖,保证没有水源的地方户均有一个生活性小水窖,两乡饮水保障覆盖率达100%。经行业部门检测,各村饮用水均达到安全饮水标准。
8.卫生院建设。筹集专项资金45万元购买补充医疗设备和床位,从市、乡两级医疗机构中抽调医生轮流到两个乡卫生院执业。两个乡均建有标准化卫生院,床位、人员、业务用房均已达标。
9.适龄儿童有学上。得禄乡小学入学率99.8%、辍学率0.1%、巩固率99.9%,初中毛入学率99.3%、辍学率2.3%、巩固率97.7%。双河乡小学入学率99.75%、巩固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辍学率0.6%、巩固率99.4%,全部达标。
(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宣威调查队测算,2016年,我市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01元,增长10.3%,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比曲靖市高0.5个百分点。预计我市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0120元,增长10%。
(五)从严加强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云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宣威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进行扶贫资金监管,制定出台《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宣威市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资金管理办法》、《宣威浦发银行扶贫基金管理办法》,构建扶贫资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制度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先后开展10轮专项暗访督查,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坚决处理到位,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提高服务质量
因村因户精准帮扶,实行“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分批集中培训后开展驻村扶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主动加强与挂联宣威的大中专院校、企业、部门的对接,建立粮食、肉蛋禽、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基地,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在摸清村情、户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帮助制定和实施到村到户到人的脱贫计划,具体梳理出了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个体经营、技能培训、教育帮扶等10个方面的帮扶类型。
四、信息公开
进一步强化工作细节,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部门网站及时公开有关扶贫信息,对栏目名称、格式及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上网信息质量,对信息稿件的质量和时效性严格把关,经分管领导审核无误后,由管理人员及时上网发布,方便快捷了解扶贫工作情况。同时,在各项目村通过张榜公示等方式,公开各个实施项目的项目规划、进度信息、项目工程信息。
五、加强廉政建设
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预防腐败等方面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全局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一是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层层责任明确,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二是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严禁滥发奖金、严禁公款出国(境)旅游、严禁公款大吃大喝”等规定,有效地预防腐败事件的发生;三是按照勤俭办事、制止奢侈浪费的原则,重点从公务用车管理、会议、考察等方面杜绝奢侈浪费现象的发生。
2016年,我办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团结协作的新风正气,把心思放到工作上,把本领放在发展上,坚持多联系、勤沟通,遇到问题不推诿,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成其事。不断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和工作督查机制,着力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软弱涣散、纪律松弛的现象,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约束,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
编辑:Mr先生 审核: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