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差距在农村,最大的短板也在农村。宣威市委、政府牢固树立短板意识,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群众收入偏低等问题,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补基础设施短板。把农村建成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家园,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生活性基础设施是关键支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宣威市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解决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和水生态退化问题;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覆盖;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08公里,实现行政村100%通硬化路,75个建设点全部实现村内道路硬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补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宣威市突出短板导向、问题导向,把农村作为国家财政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重点,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批综合服务设施的“三个一”标准,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点公共服务配套。有条件的配置一定的体育健身器材,逐步健全幼儿园、学校、卫生室、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电子金融设备等配套设施,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补人居环境短板。干净的生活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应有之意。宣威市“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突出“七改三清”,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改圈等方面提出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措施办法,持续推进“三堆”变“三园”,75个建设点清理粪堆、草堆、柴堆2817个,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2519个,填埋拆除露天粪坑、简易茅厕、畜圈6252个,并在空闲地合理布绿、增绿,四旁植树18498株,绿化面积24580平方米,逐步实现“房在树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山水相依”的绿色生态村庄。
补生态修复短板。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宣威市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纳入重要的规划建设内容,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从技术层面建立有效管用的保护利用体系。二是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回收农残膜3.2吨,提升科学用药水平,采取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逐步实现零增长目标。三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整体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建生态公益林8500亩,节柴改灶860户,安装太阳能741台。(市委农办:凡宏伟)
编辑:Mr先生 审核: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