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着秀美的官寨沟往上游前行,经箐口、大寨地,约莫二三里路,可看到两排大山奔踊而来,呈夹击之势,其间一条纤细的小河常年不紧不慢、无拘无束地流淌着,河畔坐落着一个古朴的村庄,这就是石勺村,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虽然当年带领群众创造攀枝嘎奇迹的传奇老人马树奎就居住在这个村里,但它没有像攀枝嘎精神一样声名远播,也许是过于偏僻、朴实的缘故。
村庄不大,却优雅别致,四五十户人家,依旧保存着原始的建筑风格,石墙石柱,木窗木门,没经规划,但也错落有致,依着地势、沿着小河一侧坐落在山坳里,掩映在紫荆林和竹丛中,显得素雅、幽静而幸福。
简单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那挤满屋檐金灿灿的玉米,整齐堆放的柴草垛,墙根脚自由觅食的母鸡,都使得农家的祥和安宁难以掩饰。在此,你随时有机会体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感觉,就连那碧绿的菜园子、爬满青苔的石阶、稍显参差的柴扉、有几分神秘的土庙都显得分外宁静、优美,这里缺少的是现代元素,缺少的是喧嚣与浮躁。
村旁的小河沟就叫石勺沟,从大寨地一直延伸至大山深处,河沟宽三五米,沟里很少有泥沙和鹅卵石,一块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石板就是河床,这也算是它的一大特点,水流不大,但在沟里任意东西,毫无拘谨之感,常年乐此不疲的流着,像一条绸带妩媚地缠绕着这块看似顽固的巨形石板,偶尔在石板上叩出浅浅的声响,这是纯粹的自然旋律,清脆悦耳。她还不忘记在河床上留下自己的印记,那大大小小,规则不规则的石盆、石潭也许就是她千百年来执着的杰作。
雨季,一股股山泉水从山脚、石缝、树根冒出,汇入小河,河水也上涨许多,却也不失她一贯的优雅,依旧舒舒缓缓、不骄不躁地流着,把村庄装扮得极具江南水乡的韵味,此时的石勺沟更成了孩童们的乐园,他们光着小脚丫尽情地在河里玩耍、嬉戏,笑声、水声交融在一起,此时的石勺沟仿佛空气都在愉快地跳跃。
沿着小河前行,每隔数十米就有一座小桥横卧,这是村民田间劳作的通道,她把两岸的村庄和菜园子亲密地牵在一块,小桥构造简单,倒也显得干净、利落,桥面离水很近,似乎伸手就能触到水面,但你可得小心,那被河水滋养的青苔,有些不安分,会制造恶作剧,当心把你弄个四脚朝天。这座座小桥,与村庄、小河、树木共同构成一幅充满诗意而温馨的画卷,漫步其间,倍感舒心。
小河两岸,村庄周围,生长着大大小小的紫荆和竹丛,每逢四、五月份,紫荆娇艳,竹丛新绿,群山朗润,草长莺飞,蜂蝶齐舞,这时石勺沟又是如此的充满生机,周围的色彩红绿相间、或浅或深、或明或暗,随着时光的推移不断变换着色调。
走近石勺,也许你感觉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那么平淡,没有亭台轩榭,没有奇花异草,但仔细琢磨,其实她具备的是不需任何雕饰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是一种能够融化困扰你的繁琐与劳累的美,一种能驱散你内心的漠然与市侩的美。
不远处的大寨地表现的是当年群众战天斗地的激越和壮美,那么石勺村展现的就是一种水乡的温婉和柔美。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徜徉沟畔、伫足桥旁、手扶紫荆,也许你会期待一场美丽的邂逅;也许你会参悟到人生真谛,如陶潜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编辑:system 审核: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