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东山镇驻村扶贫工作队记实:用脚步丈量贫情 以实干诠释初心

蜿蜒的山路、袅袅的炊烟、丰收的庄稼、交替不止的朝霞晚霞,是广大驻村工作队员扶贫路上的陪伴,一份份贫情日志、帮扶手册,是广大驻村工作队员倾听民意、解答民惑、为民谋利的见证。在东山镇脱贫攻坚战中,67名驻村工作队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扶贫一线,帮助贫困地区发展、贫困群众脱贫,用汗水赢得了党心民心,用真情换得了群众幸福。

爬山过坎,精准掌握贫情

东山镇是位于宣威市东部山区的一个农业乡镇,地势复杂,村落分散,辖22个村委会,有212个村民小组,311个自然村,全镇6万群众中有近1/6的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典型的深度贫困乡镇。

2018年,宣威市下派67名驻村工作队员到东山镇22个贫困村,在接受多次政策知识培训、学习各级扶贫文件后,队员们立即投入战斗,早出晚归,爬山过坎,在扶贫最前线掌握村情、贫情,把脚步送到每村、每户。

56岁的杨承良是一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他先后当过农村代课教师、村委会文书、乡政府干部、副镇长,现在宣威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工作。2018年3月,他主动请缨到东山镇歌可村担任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我比较熟悉,工作暮年来到农村参与第一线的扶贫工作,是我的一份心愿”,谈及“下乡”原因,杨承良说道。在第一轮遍访工作中,杨承良带领队员们,逐村逐户开展贫情调查,与群众面对面问农事、唠家常,很快与村民“打成一片”,成为村民口中的“新书记”。55岁的“五保户”吴兴成没有结过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生活穷困,并且还有一位8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杨承良了解到这一状况后,与队员们召集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为吴兴成母亲申请了低保政策补助,生活困难得到缓解。

短短不到两周时间,驻村工作队员们顺利完成了首轮遍访工作,2966份贫困档案、帮扶手册、贫情日志记录了东山镇所有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为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一轮、第二轮脱贫攻坚“普查”及“百日攻坚”、“百日补短”等行动中,驻村队员们各挥所长、挥洒汗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力献策,俨然成为东山镇扶贫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孜孜不倦,谋求民生利益

朱家湾村第六村民小组坐落在半山腰上,有上、下两村,多年来因村间矛盾,吃水、出行一直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两大难题。第一书记姜博文摸清情况后,带领队员们及村委干部在上村、下村之间反反复复做群众工作,并向公司领导汇报请求支持,先后启动群众饮水工程和村间道路建设。刚开始上村群众思想保守,姜博文带领队员们到上村召开群众会,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他们支持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后,姜博文天天泡在工地上,争分夺秒,现场指挥。姜博文的干劲感动了村里人,大家纷纷参与进来,不仅投工投劳,而且也不要征占地费用,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总长1.6公里的村间道路项目与群众饮水项目已经完成,下村30余户群众吃上了自来水。“新来的第一书记化解了这几年来上下村之间的矛盾,理通了水,修通了路,老百姓很感激他,也很爱戴他。”居住下村的贫困户罗照兵说道。

“感谢国家让我住上了新房子,又能有收入。”夏桂琼说道。夏桂琼是格木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肢体二级残疾,丈夫去世多年,她依靠2亩瘠薄的玉米地以及农闲时村子里打临工,独自一人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艰辛的生活让她驼背残疾越来越重,她瘦小的身躯就像居住的危房一般颤颤巍巍。2018年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时,夏桂琼犹豫了,“家里的土地和家禽怎么办、搬去了以后吃什么、自己一个人怎么搬”。驻村工作队员了解到夏桂琼的担忧后,多次到她家上门动员,耐心讲解东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的措施,打消了她的顾虑,帮她搬家,并帮她在搬迁安置点找了工作。现在夏桂琼在自家楼下的“扶贫工厂”操作缝纫机,每月收入达1500元,生活充满了希望阳光。

尽己之能为群众办实事,是驻村工作队员们一直以来的愿望。三乐村驻村工作队员联系久大盐业公司捐赠食用盐,价值2万余元,捐赠办公电脑4台、桌椅6套;法着村驻村工作队员联系宣威市给排水公司捐赠水表及闸阀400多套;朱家湾驻村工作队员联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捐赠办公电脑3台、桌椅8套;全镇驻村工作队员为“爱心超市”募集物资共计20万元,为村委会协调办公经费60万元......

授之以渔,助推产业“造血”

传统农业是三乐村的主导产业,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该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形象写照。三乐村第一书记兼村总支书记张晓龙深刻认识到,如果仅靠传统农业,三乐村农民很难富起来,必须培训新的主导产业,村民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张晓龙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认真调查、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多次群众会,确定了“党总支+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张晓龙联系到了宣威市坤太味业有限公司提供收购订单,并且免费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发动种植花椒191.7亩,辣椒55.1亩。同时,张晓龙了解到三乐村一片沿河水田常年种植水稻,效益低下,他联系到宣威市品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三乐村流转了91.75亩连片水田,改造建成姬松茸人工种植基地。在产业发展带动下,15户贫困户种植辣椒,户均增收3000多元;18户贫困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获得土地租金3万余元;30户贫困户在松茸种植基地务工,户均增收6000元。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张晓龙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村企共建“双支部”,村党总支与公司党支部双向推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带头积极支持参与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公司组织培训让贫困户掌握生产技术,到积极务工增收,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党建聚力。

在东山镇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员们积极发动群众,帮助联系公司、企业等经营主体,完善产业发展体系,搭建带贫桥梁。目前,东山镇所有贫困户均有特色发展产业,均有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脱贫发展能力大大提高。

春风化雨,激励感恩自强

近年来,国家惠民政策多、力度大,群众享受政策红利,但是“等、靠、要、比”思想也在逐渐积累。三乐村一位独居老人多次到村委会提出低保申请,但是在村民评议环节始终没有通过,她为了享受低保政策而“四处奔走”,成为了重点上访户。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老人家有两个儿子条件较好,在城里均有房产和机动车,不符合低保政策条件,老人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儿子没有尽赡养义务。在队员们的教育劝说下,两个儿子答应每年分别给予母亲3000元赡养费,并表示愿意接母亲共同生活,现一家人冰释前嫌,又回到了其乐融融的样子。“感谢外面来的工作队,我的老年生活有了着落。”老人家感激地说道。

东山镇驻村工作队员在开展精准帮扶的过程中,积极扮演好政策宣传员和调解员角色,认真倾听群众心声,解答群众疑虑,参与风险排查化解,帮助规范村级管理,基层党建、“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村级自治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群众矛盾减少。

“扶贫必先扶志”,为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营造自立自强、文明向上的氛围,驻村工作队以“三讲三评”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群众教育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努力脱贫;在就业方面,驻村工作队员与贫困户建立联系制度,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通过本地企业、种养殖合作社、公益性岗位等帮助320名贫困户实现本地就业;在民风培育中,驻村工作队以模范评选为抓手,以“爱心超市”积分兑付为激励,在群众评选自立自强、创业争先、孝亲敬老等方面模范,全村推广学习,创造文明乡风、民风,弘扬正能量;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员们研究制定村规民约,逐村召开群众会,逐户发动督促,参与“全民保洁日”等公共活动,用实际行动感染群众,久而久之,群众的意识得到增强,村间环境卫生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为民吟唱千万遍,一片赤诚在心间”,东山镇广大驻村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斗志昂扬、抛洒汗水,为东山镇脱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始于初心、长于使命、止于至善,“决战”依然在路上,67名驻村队员和乡亲们一道,向着脱贫出列、向着全面小康、向着乡村振兴,坚定前行……文图:孟垂良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