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市文兴乡红线椒“火”了群众生活

地处乌蒙山区的文兴乡,辖15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206个自然村,有农业人口19221户、63614人。受自然环境、文化等条件的限制,文兴乡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2019年前,全乡15个行政村皆为深度贫困村。2019年底,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户、3109人。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文兴乡党委、政府坚持立足“山大沟深耕地少”这一现状,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新路子,走“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用心用情用力做足“山文章”,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

辣椒丰收,群众增收

走进文兴乡太平村红线椒种植基地,十几个村民正在基地里采摘首茬红的辣椒,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想不到红线椒如此丰收,毎株可采摘6斤左右。”63岁的太平村1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美芬说,“通过发展红线椒种植和在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收入增加了7000多元,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

“在红线椒产业的带动下,村民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8月27日,陪伴笔者在基地里进行采访的太平村委会副书记宁显超,拿着手机兴奋不已地与笔者分享着红线椒丰收的照片。

刘贵巧是太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2口人。16年前老伴得癌症去世,儿子脑瘫残疾。“在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帮我家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我们各种政策帮扶。现在,村上成立了合作社,有了基地,让我们这些无法出门务工和高龄人员在家门口就有工做,让我们有了收入,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刘贵巧感激涕零地说。

“通过发展辣椒种植,今年合作社可带贫实现5000元以上收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村集体经济预计可达15万元。”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刘忠勇信心满满地介绍,“为了确保无法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四季有工打,有收入,辣椒采收结束后,基地将发展大麦种植,组织群众对花椒进行修剪枝,提升基地种植的播种率,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如何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文兴乡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状大村集体经济,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引导群众调产增收、脱贫致富,促进辣椒、花椒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今年,全乡种植红线椒1220亩,预计产量2440吨,预计产值3400余万元。

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

在昆明银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文兴乡着期村民尹双标及妻子陈丽萍等十余人围坐在辣椒周边正在给辣椒脱帽,装袋。尹双标说:“今年以前,我和妻子常年在外务工,去年父亲去世,83岁高龄的母亲一人在家,眼睛残疾,需要照管,无法出门,在家门口务工,收入相对稳定,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扶贫车间,帮我们解决了务工难题。”

昆明银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文兴乡今年注册成立的扶贫车间,目前主要以辣椒的加工制作为主。车间实行计件制,通过乡村积极动员有劳动力贫困家庭,有技术又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户从事辣椒加工生产,帮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文兴乡脱贫攻坚,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前才开门收购,每天有十余人到车间务工。等班口正常,实行三班制时,每天可吸纳务工人员100余人。按照脱帽0.2元每公斤,打包3元每袋进行计件,人均每天正常有1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扶贫车间,帮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昆明银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在如何选对产业发展的路子,干出产业致富的样子的实践中,文兴乡党委、政府打破村域界限,建车间,建基地,兴产业,探索出“车间+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给文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村级集体经济输入了“新血液”,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文兴乡790户2456人实现脱贫,15个贫困行政村顺利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08%。文图:訾永卫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