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文兴乡:脚步丈量村情,实干赢得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兴乡把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动员各方力量攻坚拔寨,向贫困发起总攻。2018年3月,伴随着文兴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有这样一群人奔赴文兴乡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文兴乡15个行政村,216个自然村里,处处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威市教育体育局、宣威市融媒体中心、宣威市委宣传部驻文兴乡的42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

微信图片_20201017090534.jpg

到岗以来,42名驻村工作队员积极配合村委班子、包村干部工作,他们走村串户,挨家挨户“走亲戚”,宣传扶贫政策,摸清驻点帮扶村村情、民情,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根源、脱贫进展,搞清驻点帮扶村的发展潜力,收集群众诉求,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订制“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扎根村里,为驻点帮扶村致富奔小康绘蓝图、谋路子、求发展,帮助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用脚步丈量村情,靠实干赢得民心。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员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担当。”文兴乡党委副书记、文兴乡块塔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文兴乡驻村工作队大队长钱周祥无比坚定地说道。

“背包书记”,是文兴乡村民们对钱周祥亲切的称呼。驻村以来,钱周祥就把“为民谋利”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为了及时掌握驻点帮扶村的基本情况,钱周祥带领队员开启了“白加黑”的进村入户的扶贫模式。背上扶贫手册、上级文件、贫困户资料、急救药物和一些糖果干粮,“背包书记”钱周祥便活跃在了贫困户的饭桌旁、村中闲聊的老年人堆里、村卫生室病人的病床前、村完小门口等待接孩子回家的学生家长中、父老乡亲们种地的地埂上。

在遍访完块塔村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89人后,“背包书记”钱周祥对块塔村情民意了如指掌。对块塔村5个村民小组的人口、住房、饮水、道路交通、产业发展等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几个月下来,“背包书记”钱周祥与块塔村群众连上了“亲情链”,架起了“连心桥”。

微信图片_20201017090548.jpg

为了做好精准脱贫工作,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文兴乡驻村工作队员们迅速转换角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村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采取听、问、看、查等方式,认真做好驻点帮扶村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用实际行动把“共产党员、驻村队员、第一书记”的字样深深刻进了群众心里。

高晶2017年考入宣威市融媒体中心,2018年3月,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经组织安排,高晶被选派到文兴乡太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几代单传的她,在面对扶贫与照顾玉溪老家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抉择中,她毅然选择了驻村帮扶。驻村以来,高晶带领队员起早贪黑,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心贴心与群众交朋友,把精力和感情全部倾注进了驻点帮扶的太坪村。2个月的时间,太平村的村情、户情不仅记在了她的心里,更是记在了她的脚下。

说起驻村感想,高晶说:“驻村工作中的艰辛和付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艰辛虽一言难尽,但每当村民们亲切而又信任的叫一声‘小高’的时候,我觉得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值了。驻村帮扶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和美好记忆,时刻激励着我不忘初心,努力工作,积极向上。”

微信图片_20201017090611.jpg

在文兴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队员们付出了汗水、泪水。瑞庆村驻村队员赵云开、半山村驻村队员文运通带病同志带病驻村,更有驻村队员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多次跌倒在敲门行动的路上,肋骨断裂4根;有两名驻村队员在驻村期间中风入院;有4名市直单位帮扶干部同车路遇交通事故,一人打上了石膏绷带。疫情期间,驻村队员们还积极响应文兴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不惧危险、深入一线、创新举措,全力配合驻点帮扶村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效隔断了疫情的传播。

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文兴乡42名驻村队员把初心和使命写在了文兴的乌蒙山上,将誓言和汗水洒在了文兴的村寨群众家里,让昔日贫穷落后的文兴在发展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文兴乡驻村队员不懈努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培育特色产业,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创新经济发展思路举措,助力驻点帮扶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与村民促膝谈心,当好村民们的贴心人,全力以赴帮助村民排忧解难。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帮扶下,2020年4月份,文兴乡脱贫攻坚工作与全市一道,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取得了“零漏评、零错退、零举证”的成绩,全乡790户2456人实现脱贫,15个贫困行政村顺利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08%。文图:訾永卫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