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小米田,盛开在云贵高原上的一朵莲花

初秋的绵绵细雨在窗外整整呢喃了一夜,雨点敲打窗台的沙沙声让人思绪飘飞。我合上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带着一丝倦意进入梦乡。那山、那水,还有那些可爱的人,故乡,美丽的故乡完整地进入我的梦境。清晨醒来,回忆如潮水翻卷而来,拍打着我的心扉,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是该用笨拙的笔写下些许家乡的文字了。

故乡小米田隶属宣威市杨柳镇克基村委会,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暨上冲子、下冲子、葫芦口。小米田四周群山环抱,像朵盛开在云贵高原上的莲花。

小米田的最高峰叫营后头,解放前曾有军队在那儿安营扎寨。小时候上山打柴,我亲眼目睹过营盘的真面目:这儿一个坑,那儿一堵墙,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从山顶往下看,“椅子”形状的山坡像个葫芦,这个自然村就叫做葫芦口。很幸运,我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庄。葫芦口、上冲子和下冲子之间有一个坝子,坝子延伸至董家口子。从前,坝子人只习惯种水稻,米田因此而得名。

坝子的水源主要来自大龙潭。大龙潭位于上冲子的坡脚、葫芦口背后的山脚下。大龙潭周围没有石头,全是倒钩刺,汩汩流淌出来的水大得让人胆寒。周围一蓬倒钩刺从上罩下来,好像是为了不被入侵,茂盛的草丛像龙的胡须一样,没有人敢动,生怕惹得龙不高兴。厚厚的草垫,诉说着龙潭的年轮。传说龙潭曾用大锅罩住,防止龙逃跑,水才会均匀地冒出来,四散开去。大龙潭流域,小鱼较多,美丽了历代小米田人的童年。除大龙潭之外,麻地沟的水是葫芦口生命的源泉,不仅灌溉土地,还解决了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沟里碎石堆叠,螃蟹很多,翻开碎石,大蟹小蟹张牙舞爪,横冲直撞,四处出逃。

米田不缺水。高山深处沟谷地带,汩汩泉水从石缝里流出来,从白沙里流出来,从瓦窑泥里流出来,从青苔里流出来,如玻璃般透亮,银铃般清脆,乳汁般甘甜,一年四季,滋养着小米田人。小溪周围藤蔓缠绕,石磊草青,松翠竹绿,鸟鸣兔窜。山花开过,野果飘香,冬天下雪,小溪默默作画,如水墨丹青。

山无水不秀,山无石不奇。小米田除了有很好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还有千奇百怪的石头。过去,勤劳的小米田人用石头砌山墙,坚不可摧。记得村口的“滑石板”,平整光滑,一大片都是黛石,青灰色,偶尔有几棵松树长在其间。“梭坡坡”是小时候最抢手的游戏,玩着玩着,哭了这个,恼了那个。恼了、累了就躺在松树下乘凉,等着父母归来,吆喝着牛羊,赶着骡马,拽着父母的衣角回“葫芦”里去。

在我记忆深处,小米田的经济从卖八分钱一个的鸡蛋开始。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常常你端来一碗红豆汤,我送去一棵大白菜,而要是哪家突然丢失一个鸡蛋,就会很心疼甚至生出怀疑别人的想法来,即使鸡蛋是被狗吃了。那时粮食紧缺,鸡养的不多。妇女把买块头巾、买双鞋面布料一类的钱全寄托在卖鸡蛋上。所以,一般人家是舍不得吃鸡蛋的,偶尔解馋也只有幺儿(家里排行最小的孩子)的份。曾听一个老乡说起,小时候他妈妈干活去了,他就照着妈妈的样子给弟弟炒鸡蛋饭,没想到鸡蛋刚打在锅里就听到大人们在村口说话,他立马把打在锅里的鸡蛋倒旮旯里了。如此这般笑得出眼泪的故事,在故乡人的童年里,数不胜数。

八十年代后,我家养了五六十只鸡,鸡蛋多到让村里人羡慕。有一年,阉鸡匠很长时间没有进村,我家公鸡没人阉,一群公鸡夜夜笙歌,天天你追我赶,闹得看家狗都退居二线。一天,一只大公鸡啄哭一个小孩,爷爷说那只公鸡吃了蜈蚣才这么凶。妈妈费了好多时间才把它卖了。听说公鸡肉会发痨病,没人喜欢买。等阉鸡匠来了,父亲一高兴编了个顺口溜:“阉鸡匠叮叮当,一天跑一方。走的弯弯路,睡的陌生床。进村子家家喊,男女老幼捉鸡忙。鸡飞狗又咬,活计轻便真紧张。少收钱多办事,发展副业也应当。”而且父亲把它写在一张白纸上,贴在我家老屋的板壁上面。昨夜做梦看见那张熏得发黄的纸,我的心被塞得满满当当。

小米田是三个回族自然村的总称,每到回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回民同胞都要聚集在清真寺里欢度节日。过去由于条件太差,清真寺是一间破旧的瓦房在上冲子。父亲常常不在家,二叔是操办节日的参与者之一,往往很早就去了清真寺。爷爷很封建,不喜欢女孩子和他一起去。于是我和姐姐就拿着棍棒,抱着些石块,蹑手蹑脚,大气小气都不敢出地跟随前去。一路上,这家门前,那家屋后都拴着狗,那时胆怯的我,早已忘记做节拿回来的美食味道了,只记得哪家狗凶,哪条路更隐蔽。

村里最热闹的事是大队上组织的义演。我父亲填词谱曲的歌《北盘江边好风光》里有这么句歌词:“米田坝子红旗扬”。表演时八个男子一排,共两排,男子汉们头裹白毛巾,身穿对襟白衣服,配上黑色的大裤脚裤子,类似现代女人的裤裙,系条黑腰带,踩着十字步,唱到“北盘江边好风光,好呀好风光,给我们普照了温暖的阳光。”时,两列队伍一转身,十六个脑袋“碰”在一起,迎来村民阵阵掌声和欢呼声。那掌声至今一直在我心里,经久不息。至于“沙土藠头白莽莽,一天能薅一大墒”之类山歌倒是记不全了。

回忆起这些,我心里泛起甜蜜的涟漪。米田优越的自然条件,引来很多金凤凰。尤其是那些缺水的地方的姑娘,一提到米田就眼里放光,望穿秋水,等着媒人去求婚;公路通了之后,不需要媒人,帅哥靓仔到结婚妙龄牵着手就把媳妇带了回来。1980年通电之后,小米田人的生活翻开新的一页。家里的稻米够吃上半年,鸡蛋也不再是稀罕物。年长的米田人能吃上米饭就更高兴了。听我老叔说,他小时候特别希望他舅舅来,只有他舅舅来了,奶奶才会做米饭吃。我这个馋米饭的老叔,是村里第一个发财的人。他从管理三个村子的电和钢磨开始,相继买了大拖拉机,买了卡车,成为煤老板。他从开大车到开煤厂,稳操胜券。爱开玩笑的人都说,他发家是名字取得好的缘故,他名叫“现稳”,被理解为从现在开始,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玩笑归玩笑,人们总喜欢给成功人士找个理由迷信一下。他虽然识字不多,但思路清晰,勇于开拓,好钻研,有上进心,而且是个滴酒不沾,乐善好施,远近闻名的善人。

传承美好是小米田人的优良传统美德。记得老家对面山坡上,有个大秋千。不知道是我太小,还是秋千太大,它是我今生见过的最原始最震撼的秋千,心里甭提有多好奇了。估计是小舅爷爷的徒弟二叔做的,那时二叔年轻好玩,他们都是村里的木匠。在我记忆里,小舅爷爷就是米田的鲁班。他就地取材,把山里的木料几经斟酌做出许多椅子、板凳、桌子、橱柜之类的家具,为村民带来很多方便。

米田坝子海拔高,由于稻子产量较低,如今,米田人改种烤烟、马铃薯、大蒜、水果、蔬菜以及各种药材,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畜牧业突飞猛进。“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已深深印在米田人的心里,一批批大学生走出了大山,走向更远的地方。具有民族特色的清真寺拔地而起,成为米田一道靓丽的风景。每到节日,回民同胞聚集在清真寺里,宰牛宰羊,欢庆节日,叙叙家常,谈谈工作。近年来,清真寺把国旗、宪法、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等融入到寺内寺外,与时俱进的开展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清真寺既是回民同胞举办民族节日的场所,也是回民同胞爱国爱教的加油站。

米田的山水养育了勤劳善良的米田人,米田人给米田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和希望。

米田,你是我心中盛开在云贵高原上的一朵莲花,一天比一天怒放。多年以前,我如一丝莲蕊,在米田山水怀抱里长大;而今的我,成为一支从家乡放飞的风筝,割不断思乡的线。看着亲友们朋友圈里家乡蓬勃生机的照片,韩磊老师那深情的歌声仿佛又响起在我耳畔:“我怎能离开这河汊山脊,我轻轻走过山路小溪,我拥抱村口百年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我捧起黑黑泥土,仿佛……,我深深的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土地……”通讯员:马美琼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