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市东山镇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东山镇位于宣威市东部,全镇有22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有少数民族的村20个,全镇总人口56865人,少数民族人口6509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1.4﹪,主要分布在芙蓉、安迪、火石盆3个少数民族村委会和19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少数民族中彝族有6283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1﹪。近年来,东山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先支持帮助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形成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党委政府重视,加强工作领导
       东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为促进民族工作的健康发展,东山镇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明确1名专职人员负责民族工作,每年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中不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年初有布置,年终有检查。为使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镇党委、政府还把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纳入干部的绩效考核,直接和奖惩挂钩,同时与芙蓉、安迪、火石盆3个民族村委会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李家村、米乐、协法、坪子、朝阳等村委会签订了民族工作目标责任书,保证了此项工作全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东山镇党委、政府还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全镇629名财政供养人员中,有少数民族70人,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有2人,担任部门负责人的有5人,担任村干部的有12人。为正确区分和处理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民内部矛盾,东山镇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方针,党委、政府每月定期开展矛盾纠纷研判,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小组,深入各村开展巡回调处,将会引发成热点、难点的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
       二、加大倾斜力度,夯实发展基础
       东山镇少数民族人口大多居住在高寒冷凉的山区或半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同胞早日脱贫致富,东山镇党委、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安排中,优先考虑和倾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近年来,通过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在全镇少数民族村委会和自然村共实施大小建设项目108个。全镇有少数民族的55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通水、通电、通公路。为解决安迪、火石盆等少数民族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2011年投资1050万元新建成1条出境的龙海公路;为解决芙蓉、李家村、米乐、法着、朱家湾等少数民族村和自然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2012年投资近3000万元,启动了30公里的东马公路改造工程;为解决朝阳色米依自然村彝族群众的出行难问题,通过实施“866”工程,投资100余万元,从悬崖峭壁上打通了5.6公里长的天路;坪子村委会色基姑、石坎子、小坝上、陶家梁子自然村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分散,山高坡陡,运送生产生活物资一直靠人背马驮,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修通了14公里的村组公路。为解决少数民族村群众的用水难问题,于2014年2月启动安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道路维修、水库大坝帷幕灌浆工程,现正对输水管道进行埋设;2014年3月启动建设安迪水库灌区节水工程,工程项目建成后,可覆盖安迪灌区0.6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及6075人的清洁人畜饮用水;2014年5月新建成投资500余万元的长洼子水库;2014年8月开工建设投资212万元的火石盆小型灌区节水工程。为解决用电难问题,东山镇已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少数民族群众与全镇人民同步用上了低价、放心、正常的电。芙蓉村按照“打民族牌、谋富民策、建和谐村”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镇党委、政府通过整合彝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与彝族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民族旅游经济开发等项目,投资1360余万元,帮助近200户彝族群众进行安居工程建设和特色民居改造,硬化长2000米、宽5米的进村主干道1条和村组道路2条,新建面积4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1个,新建斗牛场1个,栽植行道树100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新建480平方米的灯光球场1个,建设总长1000米的排水沟3条,改造芙蓉寨寨门,新建大龙树处小桥1座,建成文化墙1道,新建老年运动会地掷球、门球场各1个,新建40平方米公厕4个,新建垃圾池4个。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芙蓉村基础设施建设旧貌换新颜,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特色产业扶持,助推经济发展
       在全镇少数民族村和自然村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的基础上,仅仅靠单一的种植模式和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很难实现增收致富的。为此,镇党委、政府通过在民族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特色经济、民族科技等培训,以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大户带动、劳务输出等方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逐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安迪村种植烤烟1400亩,产值达700万元;芙蓉村种植牛蒡200亩、魔芋300亩,产值达300万元;火石盆村种植烤烟100亩、牛蒡400亩、百合200亩,产值达400万元。投资73万元,在3个少数民族村兴建占地25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小区1个和占地500平方米的养羊、养牛小区各1个,通过带动,3个民族村今年养殖业产值可达2400万元;投资300余万元,在李家村、协法、坪子等少数民族自然村建生猪养殖小区4个、养牛小区2个,对民族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全镇今年转移少数民族村富余劳动力1076人,实现劳务收入2000万元。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引领下,东山镇的少数民族群众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民族政策的温暖,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四、弘扬民族传统,繁荣民族文化
       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全镇各民族团结和谐,2009年,东山镇投入156万元,新建了全镇人民共享的芙蓉彝族文化活动广场,结束了彝族群众过火把节无活动场所的历史,东山镇每年正常举办芙蓉彝族火把节,每次火把节有2万余人参加节日盛典。投资30余万元,在安迪、火石盆、芙蓉村建农家书屋3个。镇党委、政府聘请专人负责挖掘彝族传统文化,并在芙蓉村设立了彝族传统文化展厅一个。同时,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为背景,打造文化品牌,自编自创上演优秀作品《东山我可爱的家乡》、《彝家的法着酒最好喝》、《芙蓉彝家请你留下来》等民族歌舞,并挑选5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制作成MTV,组建少数民族专业演唱队、舞蹈队,深入各村寨、学校、娱乐场所演出推广。舞蹈《打起灯笼跳起脚》、歌曲《欢乐的火把节》代表宣威市参加曲靖市第三届民族歌舞乐展演赛,双双荣获金奖。2009年12月,组织40人参加云南省首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舞蹈大赛,《打起灯笼跳起脚》荣获优秀节目展演银奖。2012年,组织安迪彝族演出队参加宣威市首届农村文化户展演比赛,荣获优秀奖。


 
       由于东山镇党委、政府扎扎实实地开展民族工作,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2015年1月,东山镇党委、政府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如今的东山镇,民族团结已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各民族亲如一家,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和衷共济,全镇各族群众正高奏民族团结致富凯歌,信心百倍地迈向小康生活。

编辑:system 审核:syste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