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是由于地膜、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近年来,我市以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农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面源污染控新与治旧并举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措施,加强地膜回收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覆盖地膜能增温保湿、减少杂草,增产增效显著,一般一亩增粮在50公斤左右,增效100元以上。自90年代以来,为节约成本,农户普遍使用厚度为0.06毫米的微膜,由于太薄,不便拾捡,土壤残膜突出,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因无收购企业,即便农民拾捡起来也无销售之处,很多农户随便丢弃在田间地头,污染河流,堵塞涵洞;有的就地焚烧,导致污染空气,残膜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市于2014年积极引进宣威市潘畅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回收全市农业地膜。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这家公司每年回收生产地膜半成品600吨,覆盖面积100万亩,产值达到360万元。
为加大废旧残膜回收扶持力度,我市出台了《宣威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废旧残膜回收企业回收废旧残膜进行加工利用,享受废旧残膜回收补贴政策。目前全市废旧残膜回收由宣威市潘畅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废旧残膜回收价格每公斤 1.8元,其中废旧残膜回收企业承担每公斤0.7元,财政补贴每公斤1.1元。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回收计划层层分解任务,负责到人,建立乡村收购网点。废旧残膜回收过程中,村级收购网点、乡(镇、街道)回收站、废旧残膜回收加工企业必须建立收购台账。在回收地膜的过程中,目前以人工拾捡为主。农业、烟草、工信、环保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的合作攻关,积极引进废旧残膜回收机械,到明年机械废旧残膜回收使用率达到30%以上。
通过综合治理,我市今年计划回收废旧残膜1700吨以上,明年达到2000吨以上,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作为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助农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加快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建办的同时,积极探索出龙头企业带动、民间站点利用、村级物业服务三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新模式,力争2017年使农田“白色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市场信息股:孔垂义)
编辑:Mr先生 审核: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