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世界第一高桥为什么要叫尼珠河大桥?

世间一切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过多的关注和争论,如果这一事物还冠以“世界第一”之类的头衔,其社会影响力更是非同一般。

最近,在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和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交界处架设起的世界第一高桥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争论:包括央视、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英国《镜报》、《每日邮报》在内的各大媒体多次跟踪报道这座桥梁建设的相关新闻,尤其在央视新闻频道对桥梁合龙进行现场直播后,各省卫视相继播报,广大自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演绎更是铺天盖地,仅云南电视台《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的新闻视频在腾讯上的点击量就达470万。

1.jpg

当然,相较“关注”的广泛性而言,“争论”并没有多大影响力,而焦点就是关于桥的命名,是定为尼珠河大桥还是北盘江大桥?现在,桥名之争尚未定论,《贵州都市报》编写了一篇“霸气”的文稿《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想改姓“滇”?贵州:不可能》,将争论拔高到云贵两省之争的层面。笔者认为,这种争论虽然也会在一些人当中饱受诟病,但总比纠缠于明星离婚、导演出轨之类的事件更有价值。

2.jpg

下面我们就透过《贵州都市报》的描述和观点,认真梳理一下这次争论的内在本质和价值意义何在,同时也管窥一些地方媒体在对待地方事件上“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无法自我超脱的局限性。

首先,桥名之争并非云贵之争。客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媒体的生命线。但就《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想改姓“滇”?贵州:不可能》一文而言,《贵州都市报》的文章从标题的立意开始就出现大问题,这篇文章在该报9月21日的A02版上,标题甚至就是《世界第一高桥,姓滇还是姓黔?》。

3.jpg

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尼珠河大桥(或者说北盘江大桥)是杭瑞高速公路上连接云贵两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镇交界处,横跨尼珠河大峡谷。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720米。

4.jpg

建成后的尼珠河大桥将以桥面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桥。同时,该桥还以主跨720米的钢桁梁斜拉桥,成为同类型桥梁中跨度世界第二。

5.jpg

据贵州高速集团毕都高速项目办主任周平在大桥合龙仪式上介绍:“交通运输部首次采取云贵两省共建模式建设北盘江大桥,云南出资5.37亿元,贵州出资4.91亿元。”从地域上看,大桥处于两省交界处;从出资看,两省共同出资(其中云南方占52.24%,贵州方占47.76%),而从建设模式上看,也是两省共建。

6.jpg

同时,《贵州都市报》的文章还引用了云南《都市时报》对云南公投普宣高速建设指挥部的喻正富指挥长的采访:“贵州与云南省修建高速公路都建设到省界为止。按理说,云南应该建设北盘江大桥的一半,但一座大桥不方便由两个省来建设,交通运输部确定由贵州方建设,云南境内的782米也由贵州方修建。所以,北盘江大桥有贵州的一半,也有云南的一半。”可见,大桥的云南部分由贵州方建设只属于一种委托关系,大桥为云贵两省共有的交通工程,所谓想改姓“滇”的说法,其立足点罔顾基本事实且问题毫无意义。

云贵两省作为地域上一衣带水的邻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又属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难兄难弟关系,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云贵两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现在两省能共同出资、共同建设这座大桥,无疑是云贵两省乃至全国交通发展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在未来建成通车后,将对云南、贵州连通沿海发达地区、辐射南亚、东南亚,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这是两省共同的发展之桥、沟通之桥、友谊之桥,所谓姓“滇”还是姓“黔”的说法,违背了建桥的初衷和价值取向。

7.jpg

况且,既然大桥是双方共建和共有,有关大桥建设、管理和命名的相关事宜就应该双方共同商定(暂且不论由出资多少决定话语权的问题),而《贵州都市报》的说法是:“9月20日,针对此事,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主管贵州交通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介绍,此前云南方面曾多次想把北盘江大桥更名。虽然桥所在的位置地处两省交界处,但是此桥属于杭瑞高速贵州毕都段项目,而且也是由贵州来修建,北盘江大桥的命名,从规划到建设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批,贵州多个厅级部门也一致同意此桥命名为北盘江大桥,因此叫北盘江大桥是科学的。并强调“北盘江大桥不可能更名!”。对于双方共有的桥梁,该报记者和这位“不愿具名人士”草率地代表贵州省蛮横地撂下一句“不可能改”好像有点不妥吧。

其次,桥名之争实质是对错之争。按地理位置命名是桥梁命名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由此看来,不管是“尼珠河大桥”还是“北盘江大桥”都是采用按地理位置命名的方式。《贵州都市报》也客观负责的查阅了有关规范,并在该文中作了详细引用:“针对桥梁的命名,记者了解到我国有严格的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中,第三条明确了公路桥梁命名的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称:‘公路桥梁命名,应当以跨越河流、所在地以及附近建筑古迹给定规范化名称,全称最长不超过六个汉字’。

8.jpg

那根据这一原则,大桥究竟是在尼珠河上还是在北盘江上呢?”《贵州都市报》的描述是:“根据这一命名规范,尼猪河是北盘江大桥的一条小支流,而且跨越的地段已属于北盘江的河界”。

9.jpg

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尼珠河的上游称可渡河,相关的地理志书的对可渡河的记载为:

10.jpg

①“可渡河亦称杨柳河、夸都河,是北盘江北岸支流,发源于宣威市观音山坪子树乌蒙山脉东麓,东北经杉木坪至铁厂下2公里即为云贵界河,至黑石河口后折东南向东北流,至小寨再折东北流,至天生桥伏流一段,折向东流,至都格注入北盘江”。

11.jpg

② “可渡河:为北盘江支流,发源于宣威市龙潭乡的蔑笆圈,主河道为宣威与贵州的威宁、水城的界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龙潭、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与北盘江的干流革香河在普立乡腊龙村委会岔河处汇合后流入北盘江。”

12.jpg

从“至都格注入北盘江”和“与北盘江的干流革香河在普立乡腊龙岔河汇合后流入北盘江”这两个关键性的描述上,我们可以明确尼珠河、革香河与北盘江的分界点是腊龙岔河(即宣威的海拔最低点,海拔920米)。而这条河流实际上在不同的河段的名称分别是:龙潭段叫龙潭河,得禄段叫得禄河,倘塘段叫倘塘河,杨柳段叫可渡河,双河段叫皂卫河,阿都、文兴、普立段叫木冬河,又称尼珠河。

13.jpg

事实上大桥跨越的位置就在这个所谓的“小支流”上。

14.jpg

弄清大桥实际跨越的位置后,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大桥横跨的是尼珠河,为什么从测设到之后施工过程中叫北盘江大桥呢?《贵州都市报》的调查可以发挥印证作用:“记者调查时发现,北盘江上游有一条名为“尼猪河(又名尼珠河)”的河流,不过,在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经过的河流段,地图上显示这段河流已经叫北盘江了”,由此可以推段,当时测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北盘江大桥的命名依据应该就是来源于这样一张地图,而这张地图对地名的标识是有误的,至少可以说是不准确的(诚然,在杭瑞高速建设之前,这一地带山高谷深,属云贵两省的边远偏僻地带,客观上会影响部分制图单位对这一带标识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的要求)。因为即使是由于懒得考察实际地名,从而大而化之的把北盘江的地名标识往上游延伸,也应该从它的干流革香河方向延,而不应该是支流尼珠河,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地名普查的目的所在。所以,结论就是北盘江大桥的命名并不符合实际地理位置。由此可见,《贵州都市报》的调查和当时测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勘测考察一样,并没有真正深入实际,这种按图索骥(而且是错图)的方法,难免会造成这种指鹿为马的结果。

当然,有人可能会提出:既然尼珠河是北盘江的支流,那其上的大桥叫北盘江大桥也不算是空穴来风,何必如此较真呢?那我们来看看珠江流域的地图:

15.jpg

从珠江的出海口往上游追溯分别是珠江、西江、浔江、红水河、北盘江,那么,北盘江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上源红水河的大支流,贵州省境内的5座北盘江大桥能否就叫珠江大桥、西江大桥或红水河大桥呢?显然不可能。自此,大家可以理直气壮地叫这座桥为尼珠河大桥了。

作为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下面藏着一个世界级的大峡谷,也正是这个大峡谷的深邃和险峻成就了大桥的世界第一。常年削切使大峡谷全线基本都是400至500米高的峭壁,造就了大峡谷无与伦比的深邃和壮观,形成了其他已知峡谷难以企及的峡谷感,而峡谷内部盘旋萦回的金雕、光怪陆离的溶洞、倒挂依壁的老树、色彩斑斓的悬崖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悠远深长的两岸猿声、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以及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尼珠河村成为大峡谷独有的景观。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以大峡谷为轴线,还形成了尼珠河大桥、普立大桥(普立大峡谷)、戈特睡佛、簸火梯田(簸火雌雄瀑布)、攀枝戛农业学大寨遗址(石勺古村落)、官寨沟大峡谷、涧水海万亩草山等资源点组成的旅游景观带,可以说,尼珠河大峡谷犹如一条穿满明珠的项链,而且每一颗都熠熠生辉,每一个景点都是充满震撼力的引爆点,神奇壮美的尼珠河大峡谷和雄伟壮观的尼珠河大桥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这条大峡谷从2015年作为旅游资源被发现和宣传后,一夜间,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网红”,在旅游界成为势不可挡的“黑马”,而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令人向往的新兴旅游目的地。目前,有关尼珠河大峡谷的宣传文章和视频图片累计点击量已超5000万次,前往参观尼珠河大桥、普立大桥和尼珠河大峡谷的游客已超15万人次,且该峡谷在2015年被评选为“云南十大旅游新地标”。可见《贵州都市报》借用当地干部之口说“尼珠河的旅游业,效果并不理想,尼珠河大峡谷的投资最近几年都在亏”有误导公众之嫌。据悉,大峡谷尚处原生态状态,并未到经营阶段,何来亏钱之说。而《贵州都市报》“作为世界第一高桥,xx江大桥的名字显然比xx河的名字更加大气,更能够展现出北盘江大桥作为世界第一高桥的定位”之说只能是见仁见智了,笔者认为,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世界著名河流好像也挺大气的。

而如果继续沿用北盘江大桥的命名确实既缺乏个性又容易产生混淆。据初步统计,以“北盘江大桥”命名的桥梁在贵州境内已多达5座(不含尼珠河大桥),分别是:

24.jpg

①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交界)▲

25.jpg

②水盘高速公路北盘江特大桥▲

26.jpg

③贵昆铁路北盘江大桥(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可渡河上)▲

27.jpg

④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晴隆县与关岭县交界)▲

28.jpg

⑤沪昆高铁北盘江大桥(贵州省晴隆县与关岭县交界处)▲

而且每座大桥的标识都是“北盘江大桥”,有网友戏称:“他出去旅游,导航输入“北盘江大桥”,结果导航里面跳出4、5个搜索结果,真不知该点哪个?”

29.jpg

而在相关文件或网络上为了进行区别,这些桥不得不取些“小名”,如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小名叫关兴大桥、贵昆铁路北盘江大桥小名叫天生桥大桥,但国家对桥梁命名规范规定:“桥梁全称最长不超过六个汉字”,如果命名为某某公路(铁路)北盘江特大桥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第二条中明确规定:“已建桥梁可采用现有桥名全称,无名桥梁应予命名,同一桥梁有多个桥名,只取一个适用名。”这样的话,为北盘江大桥取些小名也违反规定,这是何苦呢?当然,据《贵州都市报》说:“针对贵州已有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等名字的实际情况,贵州省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解决容易混淆的问题。在9月20日交通部官方网站发布的《毕节至都格(黔滇界)高速公路北盘江特大桥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重新招标公告》中,已经启用了“北盘江特大桥”这一名字来专门指代此桥,增加一个“特”字,不仅可以与铁路等其他北盘江大桥区别开来,而且也能凸显世界第一高桥的地位。”用“特”字解决问题倒不失为我们中国人惯用的方式,但当你面对6座桥的时候你靠一个“特”字如何区别得了,一句话,“特”用多了也就不特了。

最后,笔者认为,不可否认,参与桥名之争的媒体和人群,不管格局和胸怀大小,无论立场如何,或多或少应该都有利益考量,毕竟世界第一高桥作为世界级的交通工程和重要地标,除了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外,还将成为云贵两省不可多得的一道人文景观,对于改变地方形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质上是一笔巨大的隐形资产,拥有潜在品牌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不管结果如何,这个争论是有价值意义的,所以,虽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些媒体都是有思想、有责任担当的媒体,这些人都是关心关注云贵两省发展的人,值得我们点赞! (普立乡:秦明禹、高原)

编辑:Mr小微 审核:syste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