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乐丰乡夏体书:执着干事创业 心系乡邻情系家乡

“喂,小高告诉你父母他们,今天下午两点到卫生室体检,乐丰卫生院的医生来到我们村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你好,我是夏体书,你有什么事?”王家梁子老林家和老阙家为地的事情在争吵,你快点来,有动手打架的可能。“你告诉他们,我跟着上来,让他们不要争吵,更不要打架。”“夏总,化肥用完了,工人们等起的,你要跟着送上来。”一天到晚忙碌于村间邻里、田间地头的夏体书出生于宣威市乐丰乡新德村。他是新德村的种养殖大户、新德村调解员、治保主任、民政信息员、信贷员。

村间邻里致富带头人

从普通的辣椒种植户到家乡致富带头,夏体书在家乡创业的5年间,先后建起了300亩辣椒种植基地、60亩豌豆种植基地、10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30头肉牛养殖厂,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500余人。

走进蒙缘合作社种植基地,满眼绿色,辣椒茁壮成长,豌豆顺腾而上,蔬菜迎风摇曳,真是一碧千里。向深处望去,工人们在基地里除草、理藤、剃叶子,一片繁忙景象。

“多亏了这个基地,让我这个家庭主妇在家门口有事做能挣钱。”正在基地里打塘的王赛娥满脸微笑地说:“我长期在基地里务工,一天80块,一年不但能帮助我的家庭增收万把块,还可以照顾好家里的小孩、老人,我们一家人的幸福感大大提升了。”

“创业真的不容易,开始创业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多,我和家人、工人们就来到基地开工,一干就是太阳落山。一路走来,要感谢家人和乡邻们的支持和帮助。”当聊起自主创业感想和创业所成为家乡建设所做贡献的话题时,夏体书回忆道,并自豪地说:“目前,绿色种养殖业的市场相对稳定,通过与乡亲们协商,我按照400元一亩的标准向乡亲们流转了400多亩土地。长期用工60多人,主要以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为主。5年来,290余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受益,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新德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军毫不避讳的说:“小夏不但为新德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是一个热心人。每年为当地群众增加务工收入40余万元,土地流转收入16余万元。近年来,他还捐资12万多元为家乡修建了4条7公里的村组道路和120平方的蓄水池,为新德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着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蔬菜种植基地,夏体书脸上洋溢出欢乐的笑容。他向大家细算到:“一亩豌豆收入1000千斤,每亩毛收入可达10000元;一亩辣椒收入2000千斤,一亩毛收入可达5000元;一亩蔬菜收入4000千斤,每亩毛收入6000元,今年种植业毛收入可达260余万元。坚定了我干事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奔致富的信心。”

用满腔热情修补百姓心中的伤痕

4月10日上午,刚从村子里通知群众接种疫苗赶回村上吃饭的夏体书,突然接到了上河村民请求调解的申请。这样的“突然袭击”对于干调解工作15年的夏体书来说一点都不意外。通过在电话里简单的询问,夏体书得知是一起因建房引起的兄弟两家的矛盾纠纷。但在电话里,听请求调解的群众说,两家协商不通有动手打架的可能。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化,夏体书顾不上吃饭连忙赶往上河村进行调解。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调解,最终兄弟两家的持久战取得了胜利,兄弟两签订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下午三点多,夏体书回到村上用一桶方便面草草解决了中午餐。

“牛事去,马事又来。”刚放下筷子的夏体书还未来得及喝上一口水,电话响起了,王家梁的两位60多岁的两位老人因为土地在地里发生了争吵。挂断电话,夏体书火速赶往进行调解。

“有些矛盾纠纷是因一时之气或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有的矛盾越闹越深,双方都不愿放低架子,但从双方内心深处来讲是愿意和好的,希望有个中间人帮他们找个台阶下。在解决矛盾纠纷时,调解员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双方互换位置替对方考虑,另一方面就是当调解员受到当事人埋怨甚至无理谩骂时,要置身于当事人的当时的想法,不能感情用事,要客观思考,真诚交流,才能达到互谅互让,促成问题尽快解决。”当谈起调解工作时,夏体书调侃到:“调解工作是一件‘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要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媒婆嘴’去撮合当事双方达成一致。”

正是凭着对基层调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15年来,夏体书一直奉行“乡里乡亲和为贵,邻里邻居情为重。低头不见抬头见,岂为小事而断情。”的座右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社会稳压器”的作用,处理着村间邻里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帮助一个个家庭重归于好、一件件矛盾纠纷圆满化解。截至目前,夏体书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化解可能酿成群众性事件和“民转刑”事件20余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事着受乡亲们敬重的事业。文图:訾永卫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