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兴乡马龙村距离文兴乡政府9公里,国土面积11.14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有农户1249户4142人,村党总支下设12个支部,共有党员62名。近年来,马龙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兴村、生态靓村、以德立村、民主治村”的发展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乡村社会治理呈现崭新面貌。
党建引领聚合力。马龙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握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战场,并融入三治工作中来。结合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行“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引领经济发展。依托“合作社+基地+种植养殖户”的方式成立了宣威市文耀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规划种植花椒500亩,辣椒200亩,带贫67户,其中收入达5000元以上的22户,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壮大生产经营性收入,雇佣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务工,实现了村集体、群众与企业、专业合作社互融共建、合作共赢。
自治强基筑堡垒。积极探索乡村自治样板。马龙村党总支领导村民不断创新和健全自治体制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坚持重大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提升群众自治的参与度和知晓率。先后制定实施了22项156条具有操作性强、大家广泛认可的“马龙村规矩”,坚持村民的规矩自己定,村民的善恶自己评,村民的恩怨自己化,有效引导村民移风易俗、遵法守礼、崇德向善。充分发挥乡贤治理优势。在下辖12个村民小组均成立“乡贤”理事会,进一步把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百姓认可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贤者能人召集起来,在村中扮演矛盾纠纷调解员、村情民意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会治理网格员“四大员”角色,实行网格化、精细化服务管理,三年来共有效化解各类矛盾200余起,提出采纳合理建议措施70余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乡村治理奠定稳固的社会基础。
法治为纲扬正道。深化宣传营造氛围。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积极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推动全民普法实现新发展。立足文化渗透,通过村建法治广场、文化课堂、法治文化艺术团演出,打造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受欢迎”的法治文化阵地。近三年来,组织群众参与法律知识讲座4场,法律知识进农家活动20余次,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弘扬正气,抵制庸俗,使村民明真相、辨事理,推动矛盾纠纷依法按理解决。法治创建提升治理水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健全村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三级法律服务团建设,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法律公共产品”,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访调对接、访调联动,筑牢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积极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立足预防化解,三年来,马龙村共调解群众纠纷、化解群众信访事件20余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全面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依法治理水平。
德治聚力凝人心。积极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成风化人的最好办法,近年来马龙村积极开展“守法道德模范户”“十星级文明户”“贤孝榜”等形式多样的家风民规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三年来共选树道德模范共60余户,感动身边人,带动身边事。通过先进引领和典型带动,教育引导群众明是非、懂善恶、知荣辱,营造出村邻里外向善向美的氛围,一些“婆媳不合”“妯娌矛盾”“兄弟相争”等“法外”之事都在无形之中得以化解。深厚培植道德土壤。三年来共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心会、院坝会、道德大讲堂等90余场次,积极组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基层文化建设有了主心骨,乡村建设有了精气神。
干群联动促振兴。织密党建引领连心网。强化党支部引领,突出依靠群众,引导多元参与,形成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把马龙村党总支下辖12个党支部划分为12个网格,组织各网格党员干部,结合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省级文明村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重点工作,进村入户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推动干群关系走心走实走深,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画人居环境同心圆。积极响应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按照“村组联动、党群参与”的工作思路,采取制定公约、分片包干、集中整治等措施,从思想上、制度上和措施上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公益性岗位、志愿服务队伍和老百姓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来,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显著提升。文图:王群、吴超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