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宣威市东山镇:走好群众路线, 激活农村宅基地推动小山村美丽蝶变

今年以来,宣威市东山镇深入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参与,整合农村宅基地、盘活村庄闲置建设用地,在朱家湾村委会小木城自然村实施整村原址拆旧建新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东山镇朱家湾村小木城自然村坐落于半山腰之上,原来的村庄房屋拥挤破旧、基础设施匮乏、生活环境脏乱差。立足群众建新房、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由党组织引导,发动群众参与、实施统规自建。项目共计投资1150万元,其中群众自投1050万元、政府整合项目补助投入100万元,目前统一规划新建住房23栋共2530平方米、养殖小区12间共288平方米、公共休闲空间5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1500余米,建设公厕、“大三格”、氧化池等设施,安装路灯15盏,小山村实现美丽蝶变,“旧貌”换“新颜”。

深入群众,凝聚群众拆旧建新共识。为切实解难题、惠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镇村两级坚持新时代群众路线,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调研,一户一户做工作,在10余次群众会后全村100%群众达成整合村内宅基地、盘活村庄闲置建设用地、原址拆旧建新共识。同时全面摸清群众建房需求、村域内宅基地、生产用房、空闲地面积底数,统一登记、建立台账。

尊重群众,激发群众整合土地积极性。紧紧抓住整合宅基地和村内闲置建设用地这个“牛鼻子”,利用“村民说事”平台,引导村民多次协商,对如何“整合”“分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群众意愿执行。一“拆”,为切实从源头解决问题,群众决定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村内原有住房、畜圈、厕所、生产用房、残垣断壁等建筑全部拆除,明确由各户自行负责,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二“合”,将拆除后的宅基地、空闲建设用地、原有道路等统筹整合,纳入规划管理,把土地资源集中利用。三“分”,实行再分配机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相关要求,结合土地面积、群众生活需求等因素,按照每户110平方米住宅用地、24平方米养殖用地的标准进行分配,剩余土地用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满足群众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需求。四“调”,原有宅基地面积不统一,为确保户户有地建房、每户面积都一样,推行自行找补机制,由群众互相协调,自行商定补偿标准,决定按照1平方米80元的标准,补偿土地面积差价。

依靠群众,提升群众建管并重自觉性。在建设中,由政府邀请群众参与设计论证,制定符合群众实际生活需求的设计方案,帮助群众进行村内布局规划、提供房屋建设图纸,对住宅区、活动区、养殖区进行合理划分,由群众自行投资建房,镇村两级加强安全监管。建成后动员群众优化村规民约,明确“门前三包”和公共区域保洁制度,推行“我为他人扫一月,他人为我扫一年”公厕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水平。

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党组织做实服务,搭建沟通议事平台,积极引导群众达成共识、帮助化解邻里纠纷,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同时由镇级层面整合项目资金100万元帮助群众配套完善挡墙、公厕、雨污分流、绿化亮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协调银行帮助有需求的群众解决建房资金;第一时间上门办理不动产权证。

东山镇朱家湾小木城村原址拆旧建新项目,在改造提升过程中,一是节约了土地,通过原有宅基地、村庄闲置建设用地的盘活、整合后统一规划建设,实现了村庄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二是促进了和谐,搭建良好的沟通议事平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拉近了群众间的距离,架起了干群沟通的桥梁,实现干群同心谋发展,凝心聚力建家园。三是赢得了民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按照“建设前农民乐意、建设中农民参与、建设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全过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赢得群众信任。四是提升了组织力,从群众最期盼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龙头作用,用实打实的举措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在实践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在下步工作中,朱家湾小木城村将进一步聚焦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工作,推动小木城村进一步释放乡村新活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东山镇将更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总结在朱家湾小木城整合农村宅基地、闲置建设用地,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经验,再推动协法村委会2个自然村搬迁安置,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注入动力。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