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共进奔小康 ——宣威市杨柳镇克基米田民族特色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民族示范区重要指示精神,确保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杨柳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统筹扶贫资金,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实施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2018年易地搬迁扩容项目,对克基村委会河边、葫芦口、上冲子3个村民小组60户285人边远分散居住、深度贫穷落后的回族贫困群众进行搬迁聚集,历时3年,极力建成美丽宜居、产业兴旺、民族团结的幸福小康村——克基米田民族特色村。

建新房,挪穷窝,构建美丽安康村。2016年,杨柳镇党委政府紧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标准,在精准识别易地搬迁安置户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环境优势和民族生活习性,深入分析搬迁后续效应,将安置点选址于克基村委会河边,投资安置房建设资金207万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资金126万元,规划占地2160㎡,建设房屋20套,配齐水、电、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实现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有保障以及8户群众随迁安置。2018年,为进一步实现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有保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1400余万元对安置点实施扩容建设,新建住房48套。

齐设施,强功能,构建文明宜居村。依托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和2018年易地搬迁扩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集教育、医疗、集市、文体为一体的小集镇建设,水、电、路、网络、垃圾收集、污水处置、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活动场所、文体设施、购物场所、村组管理等配套服务设施健全。三年来,争取高原特色足球场建设项目资金240万元,建设米田足球场1个,计划将足球场打造为高原足球训练基地;进一步对米田民族小学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基础和教育教学设施,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设置音乐室、美术室等教学功能室;增设村级卫生所1所,配备乡村义务人员,设置问诊室、药房、输液室,配置输液床位10张,有效实现“小病不出村”;立足米田民族聚集的特点,争取资金100万元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民族特色活动广场,配套完善活动室、广场建设、绿化、亮化、文化墙。

兴产业,促脱贫,构建致富小康村。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规划、到户特色种植养殖业扶持项目,采用“公司+产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选准肉牛养殖、苹果种植2个优势主导产业,分别成立安置户为社员主体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苹果种植合作社,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进程,投资61.6万元,新建肉牛养殖棚舍1440㎡;投资33.6万元,按照户均养殖1头肉牛标准,购养肉牛48头;投入产业扶持资金41.16万元,入股建成245亩苹果种植基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就近务工,实现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户均年增收4500元左右。

强党建,筑和谐,构建民族团结村。围绕党建与扶贫双推进,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以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党支部达标创建。2018年,投入资金40余万元,新建党群活动场所1处,使支部议事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并建立健全活动场所制度,进一步规范基础党务,认真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支部主题活动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唤醒群众对党的认识,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2019年,依托民族示范村建设项目,新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文化长廊1处和感党恩“红旗”文化墙,对国家改革开放成果和民族团结文化进行展示。

克基米田民族特色村,短短三年里,在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的指引下,发生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富的蜕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在产业扶持和政策帮扶下,贫困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民生服务得到改善,后续产业得到持续巩固,圆上了“和谐、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梦。文图:周政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