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近年来,东山镇恰德村以“村庄环境美、乡风民风美、群众生活美”为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积极完善“支部引领+网格管理+产业发展+群众自治”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门前屋后自己管、卫生网格有人管、公共区域大家管”的良好整治格局。
走进如今的恰德村,乡间道路平坦宽阔,柴堆草堆堆放整齐规范,过去散养的鸡鸭圈进了围栏,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卫生厕所干净清爽,美丽的“湾湖”、崭新宽阔的足球场、环山绕水的健身步道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农闲时节的新去处。小村庄实现了大变样,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让生活在其中的农户脸上有笑容,干活有劲头,生活有奔头。
支部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树好整治风向标。恰德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党员群众有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一是制度引领促长效。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本村实际情况,恰德村按照“三化同步”的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即管理“网格化”,将日常“建、管、查、评”工作融入到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中,落实网格长、网格员及成员的管理责任;任务“条块化”,在各网格中,以住宅集中区域、道路沿线等为重点区域,将房前屋后卫生、消除旱厕、污水处理等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里外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思路,统筹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整治“常态化”,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持续推进“党群夜校+”“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机制,明确保洁员责任,贯彻落实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利用“爱心超市”实行积分管理兑换奖品,督导落实农户“门前五包”责任,充分发挥《恰德村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建立“以评比促提升”的长效管护机制。
二是示范引领聚合力。发挥恰德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挂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作用,志愿服务群众,自觉带头清除垃圾,主动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网格管理+人居环境整治,抓好整治着力点。依托“网格化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的模式,恰德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实现了整村推进、全域治理,全面消除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按照“划片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全村3963人1153户12个小组,划分为以主要村干部为网格长的4个网格。每个网格中由组长任网格员,对小组包片,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实行“人人互联结成网,网网互通组成村”的覆盖格局,筑成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防线。结合镇督导调度工作方案,人居环境的日常整治清理、督导检查、评比评优工作均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各网格间拼进度、比成效,倒逼各网格长、网格员及农户个人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有效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遇到的难题。
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搭建整治新蓝图。旅游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优美的环境宜居宜游,旅游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带动人居环境改善。恰德村依托农旅融合项目,开发千亩蓝莓园、百亩金桃园、茶花园,种植万寿菊,先后建设湾湖、畔湖、人工足球场等娱乐基础设施,丰富农旅体验,提升旅游发展质效,擦亮恰德“美丽村庄”名牌,带动整体村容村貌更上一层楼。
群众自治+人居环境整治,发动整治主力军。通过构建完善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村委会的自治作用、乡贤能人和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村民保洁制度常态化,保洁任务全覆盖。“除陋习”“讲卫生”的文明乡村新风深入人心,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调动。同时积极联系挂包单位、帮扶企业,充分调动多元力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方面的后盾帮扶作用,主动服务群众、带动群众,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农村发展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文图:李雪、樊锦、缪志欢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