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宣威经开区始终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学习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价值观,推动形成经开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网上 + 网下” 抓实学习研讨
网上,充分运用“学习强国”“云岭先锋”“云南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曲靖党建网”“宣威先锋”等学习平台,及时推送“百年党史·天天学习”系列党史故事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领干部职工深入了解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伟大祖国的奋进历史,进一步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更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通过“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转载上级有关学习材料,督促全体党员干部紧跟学习时代步伐。网下,定期不定期召开干部职工和企业负责人培训会,邀请了市发改、工信、应急、环保、财政、税务、国土、林草、水务和消防等方面的专家、领导为广大学员授课。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主,分批次、分专题系统讲授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集中辅导新时代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传授推动新时代机关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普及安全环保消防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提升园区企业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安全环保消防意识。在园区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统一团结。同时,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为园区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学好用好参考材料,切实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自觉。
“广度 + 深度” 统筹宣传教育
结合宣威市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十创”工作方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宣威市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推进会精神。坚持到园区广泛开展党史宣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讲,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在讲深、讲实、讲活上下功夫;通过悬挂制作宣传牌、设立民族团结临时宣传点、发放宣传单页、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民族团结知识宣传;复制装订《宣威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宣传册》《宣威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知识摘编》《宣威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应知应会》《宣威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倡议书》等宣传读本及宣传材料发放至周边社区和园区各企业、各单位,广泛宣传党的光辉历史;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无党派人士赴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宣威市西泽乡的“中国共产党滇东北地方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西泽根据地纪念塔”参观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夯实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紧抓“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学习教育活动、环保志愿服务主题周活动等时间节点,深入园区积极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对党的认同;支持园区企业通过“党员活动站”“职工之家”“阳光体育运动”“职工快闪健身操”“安全生产月”“职工安全应急技能知识普及竞赛”等阵地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力助推经开区全民健身、民族团结和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
“分批 + 分时” 推进实践活动
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切实把准群众关切的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分批次、分时间推进实践活动,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承诺践诺活动,党员干部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文明交通志愿者”“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活动,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组建“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愿服务队”,组织动员志愿者当好“四员”,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和事迹宣传,美化城市容颜,为宣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增添活力。深入园区企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动,面对面对接、实打实谋划、硬碰硬落实,全面掌握园区企业安全生产领域内的工作情况,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全部现场进行回应和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动摇,深入贯彻国家、省、曲靖市、宣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坚决果断阻击疫情。
下一步,经开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企业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保障和服务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用发展成果凝心聚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经开区特色、富于园区特征、符合企业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文图:杨磊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