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之窗

普立乡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作为滇黔交界处的一个贫困边远乡镇,如何穷则思变、树立目标信心、制定思路措施,并通过探索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来实现地方发展和群众的脱贫致富,这条道路虽然曲折漫长,但我们在路上……

1.jpg

背景——贫困乡的路在何方

2.jpg

普立乡位于宣威市东北部,云贵两省交界处,国土面积170.2平方公里,全乡辖13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174个自然村,现实条件归结起来就是以下几点:一是“有山无土”。全乡坐落在乌蒙山深处,宣威市最低海拔和第二高海拔均在境内,全境属石漠化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数是山地,且人均耕地仅有0.7亩;二是“有河无水”。全境略似扇形,东南沿清水河,北及东北沿尼珠河(可渡河下游)与贵州省水城县坪寨、都格、鸡场三乡镇接壤,宣威市三分之二的水量最终汇聚于此,但坐落于山顶山腰的村落和群众人畜饮水、田地灌溉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有户无人”。全乡人口11781户45944人,因本地无矿产资源、无工矿企业、无产业支撑,为维持生计,全乡有1980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现象突出。

但另一方面,全乡森林覆盖面积14万亩,覆盖率达60%,境内山高谷深,生态环境良好,山川风光秀丽,立体性气候明显,农耕历史积淀深厚,自然人文景观、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构成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资源优势。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世界旅游强国、强省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这无疑给普立乡的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重大机遇。

3.jpg

做法——多方位的探索之路

一、全面调研论证,统一思想认识

全面开展乡情再认识、发展大讨论活动,在全乡范围内集中智慧、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明确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方向。一是深化乡情认识,明确发展思路。普立乡是传统的农业乡镇,虽已摘除“贫困乡”帽子,但基础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加之无大型工矿企业支撑,经济发展缓慢,但全乡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性气候明显,旅游资源的集中度和品味较高,结合这些特点和优势,乡党委政府提出抢抓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机遇和普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带来的发展机遇,围绕努力打造“生态旅游之乡、特色产业之乡”的新目标,形成了全面实施“生态立乡、交通兴乡、产业强乡”的新思路,努力把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全乡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支柱产业。二是全面调查资源,科学定位方向。旅游开发工作启动后,全体班子成员与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前后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累计步行数百公里,先后十余次跋山涉水,对全乡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全乡旅游资源现状,目前,发现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有普立雾海、尼珠河大峡谷、官寨沟大峡谷、普立大峡谷、四大天然睡佛、簸火梯田、攀枝嘎农业学大寨遗址、世外桃源尼珠河村、涧水海草山、普立石林、官寨、簸火溶洞以及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和世界第二高桥——普立特大桥等自然和人文风光十余处,并对全乡旅游资源的存量和现状、价值等级、开发利用潜力、资源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市委、政府及有关领导的帮助下,提出了打造“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开发理念和目标,明确了“观世界高桥、赏峡谷风光、拜千年菩提、品桃源盛景、享特色美味”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概念。

二、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

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力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机制体制,促进旅游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一是完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旅游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旅游开发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不断壮大工作队伍,理顺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乡财政所、国土所、林业站、文化站等部门以及普立、官寨、攀枝戛等村委会积极协调配合,共同抓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二是创新工作思路,搞好多点结合。充分结合全乡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工作的同时,同步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和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环保、林政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深入推进土地石漠化治理,加大境内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启动野生猕猴定点投食工作,大力推进云南紫荆、七叶树等多个优质绿化树种的培植工作,全乡森林覆盖率已达60%,做到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旅游”为目标,以消除农村危房,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的原则,突出生态优美、功能实用等特点,认真研究村庄的布局和建设规划,精心组织2015年美丽家园建设工作,把旅游开发工作和美丽家园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共同推进,做到旅游开发与美丽家园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度广、外向度高、带动性强和综合效益好的特性,紧紧围绕宣威“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在普立、卡乌等村委会种植当归、白芨、重楼、独定子、黑枸杞等中药材1100余亩,种植冬桃、冬枣、雪梨等特色优势林果业250亩,全乡“五个一”的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形成,做到旅游开发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结合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宣传,抢抓招商引资机遇,积极与北方亚拓能源集团、上海金恪投资控股集团、万达集团和德康希望集团等公司接洽,寻求旅游开发合作共赢,通过南博会、文博会等大型招商引资平台,包装攀枝戛农业学大寨遗址、尼珠河村等旅游开发项目2个,做到旅游开发与招商引资相结合。

三、强势开展宣传推介,迅速形成品牌效应

多举措加强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塑造普立旅游新形象。一是增强传统宣传密度,开展“洗脑式”宣传。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大会,对旅游开发工作进行动员、宣传、部署,在全体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形成旅游开发共识,并充分借助宣威电视台、《玉美人》、《大美珠江源》、《曲靖日报》等本地主流媒体,加大普立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制作旅游资源宣传片、宣传画册和ppt,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普立的迷人风光,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普立、关注普立。二是开辟新兴媒体平台,开展“爆炸式”宣传。开通“普立旅游”、“微普立”等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大力开展宣传,取得了不俗的宣传效果,平均每周均有2篇以上宣传文章出炉,旅游宣传作品呈“井喷”之势,截至目前,所投放的宣传文章、视频、图片资料已达180余篇,上央视频道已多达7次,累计点击量已突破8000万,关注人群遍布全国100余个大中型城市,关注普立旅游的人群范围仍在不断扩大,普立正逐步树立起独具个性魅力的旅游新形象。三是策划专题活动推介会,开展“精准式”宣传。为了进一步扩大普立旅游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积极策划有利于旅游宣传推介的各种活动。成功举办“美丽山水▪普立印象”旅游摄影大赛,吸引大批的摄影、写生爱好者,征集2000余幅关于普立山水、人文摄影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展现普立特有旅游资源;充分挖掘世界第一高桥的品牌价值,积极与“中国蹦极第一人”段树军对接,策划并创下500米世界最高荡绳纪录的“世界第一荡”,提升了普立旅游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度;在全乡中小学举办“爱我家乡▪美丽普立”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鼓励全体师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普立的风土人情,逐步转变干部群众一直以来对普立肤浅的感性认识,营造了人人宣传普立的浓厚氛围, 进一步提升普立旅游的人气、名气。积极参与省旅发委联合新华网举办的“最云南·新发现”云南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和省旅发委联合云视新闻举办的“云南,一生要去的十个地方”评选活动,通过在大舞台上进行推介,进一步提升普立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服务功能

依托自身的资源特色、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建设、有序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便于促进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提升旅游通达能力。为了有效提升景区通达能力,普立乡加快推进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跨省公路“普坪路”(整齐块体弹石路)、普响公路(普立至响水电站)已全线竣工,随着普宣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外部高速、内部畅通的交通格局逐渐形成。同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原生态保护的理念,打通一条长3.5公里的尼珠河景区官寨沟便道和1.3公里的景区内车辆通行道路,有效提升景区通达能力;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绿色环保、乡间土味为特色,鼓励发展各种风味土菜和民间小吃为主的农家乐。深入挖掘普立乡美食文化内涵,大力推动宣威火腿、普立小甄酒、普立白豆腐、不回家的羊、生姜、花生、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与旅游发展的融合,逐步探索 “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新建官寨村鸡枞坪游客服务区,建成21000㎡的停车场;三是加快推进集镇建设,着力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突出个性、量力而行、注重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规划投资1500余万元加大集镇改造建设力度,扩大现有集镇规模,进一步加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并有序推进集镇规范建设与管理,确保集镇整洁、卫生、有序,努力打造一个有特色、有品位的旅游乡镇形象,增强集镇发展的承载力和旅游休闲吸引力,使集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和谐统一。

4.jpg

成效——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普立旅游资源丰富、集中、品位高,具有打造旅游大品牌的潜质,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普立乡旅游开发工作有效推进,普立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仅一年半的时间,前往普立特大桥、尼珠河等景区的游客已超17万人次,带动就业人数达200余人,带来经济收入达150余万元;在省旅发委联合新华网举办的“最云南·新发现”云南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和省旅发委联合云视新闻举办的“云南,一生要去的十个地方”评选活动中,普立乡尼珠河大峡谷已荣获“云南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和“云南,一生要去的十个地方”荣誉称号,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影响范围,提高了普立乃至宣威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普立旅游开发更好更快地发展;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知名度,已吸引省内外多家有实力的企业欲前往投资,据了解,已初步和北方亚拓能源集团达成合作共识,目前正在做规划设计;现阶段,已有10余波外籍人士到普立游玩、探险、考察,且从昆明、曲靖等地到普立自驾游和徒步、攀岩探险的游客逐步增多,普立旅游的品牌价值进一步凸显。

5.jpg

启示——思路决定出路

在新形势下,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求我们必须转换工作思路,改变原有的思维和发展方式,探索新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和带动百姓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面对具体的现实和困难,如何通过创新的思路、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觉把握发展机遇,将劣势转变为优势至关重要。在旅游产业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把握国家的政策发展方向、分析杭瑞高速通车带来的区位变化和旅游市场的急剧扩大,成为我们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并付诸实践的一个重要动因。同时,基于这一判断,我们将过去山高坡陡谷深、气候变幻无常这些制约群众生产生活的元素以旅游资源的视觉对其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让其审美功能得以发现和利用,成为打造景区的基础。如尼珠河自然村,过去是一个未通公路的落后村落,现在变成广大驴友追寻的世外桃源、户外天堂。另外,新兴媒体的利用对基层工作的助推作用不可低估,我们的宣传最初就源于自己搭建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这种宣传方式虽然成本低、影响力有限,但其产生的蝴蝶效应是惊人的,所以新形式下,基层工作中对媒体的态度不应该是唯恐避之而不及,而要主动认识,主动运用,这样才能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下,找到一条带动地方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最终实现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普立乡:普鲁着、高原)

编辑:Mr小微 审核:syste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