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87个,直接着威胁4.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宣威市委政府把他们的生存与去向当作一项首要任务来抓,用五年时间,采取分批实施的办法,解决他们的异地搬迁和发展问题,为他们——托起幸福与希望。
恶劣环境:4.8万农民出路在何方
安置点建设中,推进会在月亮田村营头自然村集中安置点抽查
宣威市拥有人口153万人,辖28乡(镇、街道)镇、356个行政村、3431个自然村,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和国家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市)之一。全市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达1940平方公里,影响31余万人的生产生活;水土流失面积3167平方公里,影响2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87个、直接威胁着4.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尚有47个行政村不通硬化路、776个20户以上自然村未通公路。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突出,15个乡(镇、街道)没有小(一)型及以上水库,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58万余人饮水困难。
据了解,2014年,全市识别贫困人口20.0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1.81%,经过2014年和2015年的不懈努力,脱贫7.19万人,2016年尚有12个贫困乡镇、98个贫困村、12.88万贫困人口,分布在348个村委会,贫困发生率为9.57%。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聚集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热河谷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区,呈“大分散、小集中”,点、线、片并存的格局,脱贫难度大,成本高。”宣威市扶贫办主任舒仕奉带着沉重的语气介绍。
五年规划:托起4.8万农民未来的希望
安置点建设中施工人员加紧建设场景
面对严峻的现实,宣威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为他们生存与未来,制定了异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打开规划,一组组数字带着温暖与希望,耀眼夺目。“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574户58291人。其中,2016年搬迁11304户35824人(建档立卡6584户20175人)、2017年搬迁3582户11578人(建档立卡2345户7060人)、2018年搬迁2114户6137人(建档立卡1386户3749人)、2019年搬迁1574户4752人(建档立卡1001户3013人)。搬迁群众每户1套住宅,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面积90—120平方米;共建设住房面积2248353平方米,其中建档立卡户1317610平方米;集中安置点共320个,其中2016年169个、2017年69个、2018年50个、2019年32个,安置点共铺设人畜饮水管网16654.7千米,村内硬化道路763.73公里,架设电网377.22千米,其他附属设349938.05平方米、村级服务设施27054.52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304393.2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0121.37万元。
综合施策:分批让他们住进新房,享受幸福
芙蓉村龙树脚集中安置点全景
记者驱车来到东山镇芙蓉村龙树脚集中安置点,只见一栋栋新建的白墙楼房发地而起,20户贫困户即将搬进新居。年仅40岁的贫困户张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情不自禁地告诉记者:“今年,准备凑点钱,买点家具,带着老人、哥哥和弟弟搬进新房过春节。明年,在请人帮我找个媳妇,生个孩子,好好过日子。”
原来,张信因家庭穷,没钱建新房,加之性格内向,总是难找对象。如今,他和弟弟以及离婚后带着两个孩子的哥哥跟父母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60余个平方米、土木结构漏雨的房子里。2016年,该村首批将他纳入异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12个,涉及10个村委会、508户、1733人,截止目前,所有安置点建设全部竣工。”东山镇党委书记桂腾荣说。
据了解,今年,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共计11304户358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584户20175人、随迁户4720户15649人。集中安置8768户28016人,占总规模的77.6%;分散安置2536户7808人,占总规模的22.4%。全市规划169个集中安置点,涉及18个乡(镇、街道),建设住房11304套1511460平方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84套790080平方米;安置点共铺设人畜饮水管网303.91千米,村内硬化道路320.16公里,架设电网144.01千米,其他附属设施261443.05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182225.5万元,其中政策补助及贷款资金158248万元。
宣威市制定出台了《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户口管理办法》、《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及房屋处置与管理办法》、《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和管理办法》、《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林地处置和管理办法》等,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以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承贷主体向农发行宣威市支行申请8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同时,该市严格落实省、曲靖市相关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资金6万元;享受无息贷款6万元,最长期限不超20年。随迁户每户补助资金1.5万元;享受贷款6万元,最长期限不超20年,前3年农户按2%的年利率承担利息,从第4年起农户承担全部利息,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下浮20%执行。集中安置按每户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费。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该市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领导统一指挥、各部门各负其责,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针对贫困户存在故土难离不舍搬、面积受限不想搬、建新拆旧不肯搬、生活担忧不愿搬等实际情况,组织党员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反复向他们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他们算好“政策账”、“经济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尊重群众意愿,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搬迁点选择、安居房户型设计等充分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形成“怎么搬,往哪搬,怎么建,建什么”,由群众说了算。同时,该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邀请优质规划设计单位对各安置点村庄布局、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力争实现新村、新景,新气象。实行处级领导挂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乡(镇、街道),指导、督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项目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分片负总责,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到各安置点,确保搬迁工作圆满完成。实行现场会制度。每月不定期分片区召开一次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督促乡(镇、街道)之间加强沟通协调,相互借鉴、互学互比,加快工作推进力度,。建立督查机制。成立7个督查组,对各安置点不定时进行明察暗访,对推进速度较慢的项目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启动问责程序。同时,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截止目前,全市共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33353.72万元;累计拨付资金24978万元;全市169个集中安置点房屋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工,预计12月20日前群众搬迁入住。
易地搬迁:实现“三个”效益
安置点建设中,推进会在月亮田村营头自然村集中安置点抽查
宣威市分管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市委副书记胡选坤介绍,实施异地扶贫工程,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在集中财力、物力改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农村经济工作方针,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劳务输出等为主的致富产业,进一步加快搬迁群众的生产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筹集产业扶持资金11.18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引导他们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从事小微加工业、参与专业合作社、与挂包单位签订订单生产农副产品、流转土地入股规模养殖、转移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年底可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00元。二是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帮助搬迁群众修建住房以及配套相关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让搬迁群众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三是生态效益。易地扶贫搬迁前的群众,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生态资源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就地脱贫成本投入太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把单个扶贫投入成本进行集中捆绑,不仅降低了群众的自身投入成本,同时基础配套设施逐一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根本转变,自然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得到有效遏制,破坏植被、滥砍滥伐现象基本杜绝,大幅提升了全市的生态环境。(记者站:杨承海)
编辑:Mr小微 审核:system